日前河北多間法院開庭審理三鹿毒奶粉案件,其中石家莊市法院裁定案件中「最大元兇」是涉嫌製造及銷售含三聚氰胺蛋白粉的張玉軍和張彥章,控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成可判死刑。另外,三鹿集團董事長田文華則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名起訴,罪成的最高刑罰是十五年至無期徒刑。兩案一重一輕,孰應重而孰應輕,顯然背後有黨政的手在操控。
三鹿奶粉事件後,《南方周末報》曾有過深入報導。報導指大陸乳業近十年每年銷售成長十倍,於是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調奶人」已是人所共知的新興行業。
所謂「調奶人」,就是負責「添加各種東西,使牛奶的各項監測指標都能通過」的人。至於添加的東西是什麼?報導舉例說:「十噸的源奶,要加入六、七瓶雙氧水,二、三十盒慶大黴素,四至五毫升的維生素C,十至十五斤的蛋白粉(含三聚氰胺),廿至卅斤的乳清粉,四至五斤的脂肪油,」有時候「加碳加過頭了,還會加點硫酸來中和。」
乳業成長迅速,各個品牌不僅爭搶奶源,奶源還爭搶乳牛,結果出現了「假牛」、「劣牛」。所謂「假牛」,是指拿黃牛來染色、隆乳、鑲牙而偽造出來的牛。所謂「劣牛」,是指不理會譜系編號、「亂倫」而生下來的牛,表面上是乳牛,實際上是容易出現不孕症、乳頭萎縮、乳房炎之類的「劣牛」。
毒奶、劣奶、假牛、劣牛,都已是中國造假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事情揭發了,就找兩個替死鬼祭旗。至於受害者的索償,則至今為止尚未有一宗訴訟被法院接受和立案受理。因為,司法獨立也是假的。《南方周末報》對這「奶」事也噤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