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內地11月出現7年以來首次出口跌幅2.2%後,香港在11月傳統出口旺季再次錄得自7月以來首現的負增長(6月跌0.6%),整體出口貨值錄得5.3%按年跌幅,為科網股爆破及911事件影響至02年1至2月份之後,貿發局指是表現最差一次。付貨人委員會料農曆年後情況會最差。
記者:周燕芬
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11月本港整體出口下跌5.3%至2311億元,是05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當中轉口跌4.1%至2243億元,港產品出口跌31.5%至685億元;進口跌幅較大,跌7.9%至2393億元。
出口美國貨值跌5.7%
政府發言人稱,在先進經濟體系衰退和亞洲及新興市場經濟環境惡化情況下,商品出口表現在11月份轉差;環球經濟同步下滑對世界貿易影響已開始浮現,本港出口短期將受負面影響,政府會密切留意有關情況。
按出口市場分佈,佔本港整體出口47.6%的內地市場,11月錄得跌幅達9%;佔13%出口份額的美國市場,跌5.7%;佔11.8%的5大亞洲市場(日星台印韓),則分別錄得升44.6%和跌28.4%不等;佔7.9%的3大歐洲市場(英德荷)則分別升0.3%至跌8.5%不等。
當中港產品出口貨值顯著下跌至69億元,勁跌31.5%。按出口產品類別分佈,佔整體出口25.7%的電動機械及零件,跌3.6%;佔16.7%的通訊錄音音響,跌幅達14.7%;佔11.5%的辦公室機器則升17.1%。
料春節後情況更差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稱,由於傳統的出口產品如玩具等由落單至付運一般需要5至6個月,現時付運出口的貨物部份是雷曼爆煲前接的定單,待明年農曆年後,便會全面反映金融海嘯的打擊,情況會是最嚴峻。事實上,今年10月在廣州舉行的秋交會,接單金額已較去年同期下跌25%,於10、11月份有海外買家取消定單,亦有因現金流不足而不敢接單的廠商。他估計明年香港與深圳的空運量跌15%以上,而珠三角海運貨量跌10%以上。
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稱,11月外貿表現與市場預期相若;亦是自02年1、2月整體出口分別下跌12.2%和9.1%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當中進口跌幅更大,意味着進口原材料需求更疲弱,反映未來數月出口表現都要差。由於歐美政府刺激經濟方案最快要明年中才見效,故此明年上半年本港出口表現會續下跌,至明年下半年跌幅才有望收窄或持平。
11月港整體出口往主要地區金額
‧目的地:中國 總額:1099.22億元 變幅:-9.0%
‧目的地:美國 總額:300.05億元 變幅:-5.7%
‧目的地:日本 總額:107.84億元 變幅:+1.0%
‧目的地:德國 總額:77.32億元 變幅:+0.3%
‧目的地:英國 總額:66.54億元 變幅:-8.5%
‧目的地:新加坡 總額:41.92億元 變幅:-13.1%
‧目的地:台灣 總額:47.62億元 變幅:-2.0%
‧目的地:印度 總額:41.78億元 變幅:+44.6%
‧目的地:韓國 總額:33.52億元 變幅:-28.4%
‧目的地:荷蘭 總額:38.55億元 變幅:-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