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海嘯冲擊下,本港的中資機構如中銀香港(2388)及中信泰富(267),均受到嚴重創傷,並要北京總公司出手拯救。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昨日在北京召開全國審計工作會議時,確定09年審計六項重點任務,包括將對中央駐香港機構和中資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情況進行審計調查。
確定09年審計六大任務
劉家義稱,隨着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機遇不斷增多,中央提出要全面提升利用外資水平,維護對外投資安全,健全境外投資風險控制、監管和責任追究機制。各地也要按政府要求,積極開展對本地區境外機構和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的調查,摸清總體情況,分析存在問題,研究制訂境外國有資產審計監督辦法,探索建立有效經常監督方式。
事實上,審計署在維護國家經濟和國有資產安全前提下,今年對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939)和中信集團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查出20宗案件;而對中國銀行(3988)、交通銀行(3328)和招商銀行(3968)股份制改革成效進行了審計調查,反映了當前金融領域需要高度關注的六個突出問題。
中銀中信投資失利 惹關注
在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上,今年對中石化集團等12戶中管企業原領導人員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對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等4戶發電企業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對41戶重點中央企業節能減排情況進行審計調查,揭示了一些企業損益不實、決策失誤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和潛在損失等違規問題。
金融海嘯中,不少央企或中資企業在投資方面均告失利,如上述提及中銀香港於第三季業績披露,證券投資錄得31.99億元的減值淨撥備,並於今年6月和12月先後要由母行中國銀行向其發放約68億港元和195億港元的後償貸款,才得以鞏固其資本基礎。
中信泰富亦由於沾手澳元外滙累計期權(Accumulator)合約而招致巨額虧損,並要母公司中信集團拯救才能度過難關。因此,審計署今年要管海外央企並不為奇。
而審計署另外五項工作重點,包括關注用於拉動經濟增長投資的分配、撥付、管理、使用情況和效果、搞好中央金融機構審計的同時,依法加強對區域性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地方證券公司審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