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文明衝突論」而聞名於世的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政治學者亨廷頓(SamuelHuntington),上周三逝世,終年81歲。他的文明衝突論,指冷戰後的暴力衝突,源出於文明和宗教差異,而非意識形態分歧,成為後冷戰時代國際政治最重要的基石,911恐怖襲擊證明他立論正確,有先見之明。
亨廷頓曾在哈佛任教58年,至去年退休,哈佛前日(周六)公佈,他在馬撒葡萄園島(Martha'sVineyard)一間療養院逝世,遺下結婚51年的妻子和兩名兒子,但沒說明死因。
1927年生於美國紐約一個文化人家庭,父親是出版商,母親是短篇小說作家,在書堆中長大的亨廷頓,彷彿注定要做學者。他18歲已在耶魯大學畢業,之後在陸軍服役,軍旅生涯讓他有無限反思,1957年出版《軍人與國家》(Thesoldierandthestate)一書,立論指民主國家軍人恪守軍政分立原則,不輕易政變,成為文人政府和軍人關係最具影響力的著作。
退役後,他返回校園,1950年還未戴上博士帽,已獲哈佛垂青,聘為教授,一教超過半世紀。他的研究領域涵蓋美國政府、軍事政治、戰略、政治發展等,撰寫了超過90篇學術論文和17本書,憑着超凡觸覺,在千變萬化的國際局勢中獨闢蹊徑,提出具有震撼力的理論觀點,在1977至1978年獲時任總統的卡特延攬,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協調政策。
1993年,亨廷頓在《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季刊發表文明衝突論文章,更備受矚目。在文章中,他將冷戰後世界劃分為八種文明,包括西方、拉丁美洲、伊斯蘭、非洲、東正教、印度、日本、中華(包括中國、朝鮮半島和越南),指文明雖與野蠻對立,但互相之間仍水火不容,無可避免爆發衝突,這些衝突取代了意識形態的衝突,主導國際政局發展。
詮釋後冷戰世界秩序
之後,他再發表多篇文章解釋文明衝突論,於1996年輯錄成《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ClashofCivilizations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左圖)一書,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被繙譯成39種語言,為後冷戰世界秩序提供了理論的濫觴。
2001年回教激進分子發動911恐怖襲擊令美國死傷近3,000人,印證文明衝突論的先知先覺,結果亨廷頓其他著作更受重視,2004年出版的《我們是誰:美國國家身份面臨的挑戰》(WhoareWe?TheChallengestoAmerica'sNationalIdentity)講述大量墨西哥人湧至美國,威脅美國人身份定位,引起討論。
和他相識60載的經濟學家羅索夫斯基(HenryRosovsky),讚揚他「是令哈佛成為一所偉大學校的學者,全世界的人都在研究、爭論他的觀點,他是過去50年最有影響力的政治科學家之一」。
美聯社/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