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樓兄弟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五樓兄弟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五樓兄弟」是一種叫法,是當年大學聖約翰堂宿舍五樓住宿的一班師兄弟,大家唸的科目不一樣,意趣也不盡相同,卻因同住一層樓,遂有了五樓兄弟的說法。
○八年十二月十九日五樓兄弟的聚會,在玻璃餐廳晚餐。發起人之一Johnsman缺席(他是用自己的方式,告別人世間),J走前一個星期,告訴另一位五樓兄弟說他不會負責今趟聚會,我們為了紀念他,這個晚上,聚在一起,吃喝之餘,也來一趟集體回憶活動,憑記憶的口述歷史,儘管與當年實況會有一段距離,但感覺上,那是很可信的陳年往事,況且,又不是考證什麼,大家可不在意閒話當年的真實性了。
昔日的同層住宿兄弟,多已到了退休之年,有仍在工作,更多在當義工了。各自精采了那麼多年,在政府部門位高權重者亦為數不少,當醫生的,有成了某大醫院總監,副局長的,樓上(六樓)也有成了局長級人物的,五樓兄弟也不儘都是男的,有附屬會員,當年住在七樓八樓,如今都成為大嫂二嫂了,與兄弟一起出席晚會,理所當然。
這些年來,我們見得不多,離開大學,各有各的工作,在人生路上苦奔忙,有失去聯絡的,有辭別人世的,有偶然一見的。如今夕陽無限好,步伐可以放慢下來了。面對的是比大學畢業,到社會工作的日子更不好應付的難關:退休生活,該怎樣過,才算充實,才不會有失落感,才可找到另一種人生深層意義。
五樓兄弟陳啓明教授送來《站起來》(StandTall)著作,送給五樓兄弟,讓我們知道5.12四川地震,一群醫務人員,志願團體,對救災行動,做了具體而又實際的支援工作。《站起來》記錄了坐言起行的一群,他們的使命感,在序言中披露清楚無遺:地震後需要重建的不單是家園,還有一個身心健全的身體。許多傷患者實需要一個全面的康復計劃,而更加重要的,是鼓勵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可堅強地克服困難和障礙,我們需要各界專業人士的參與,投入及奉獻,務求將新科技,新思維應用於受傷患折磨的同胞身上。
「站起來」就是一個專業,全面,人性化的長期康復計劃。
這本《站起來》文集,是五樓兄弟當晚收到的最好禮物,對世界華裔骨科學會及其他眾多支持者,包括中大醫學院,香港骨科醫學會,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他們投入這麼有意義有意思的工作,眾志成城,教人感動。
當年在宿舍一起生活的五樓兄弟,都曾經在社會出任要職,對社會貢獻良多,卻十分低調,都是有頭有臉的人,沒有半點浮誇之氣,十分難得。
五樓兄弟也有投入支援四川教育工作的,有前教育署副署長到國內教授英語,在中國做基層工作,不辭勞苦。也有進入半退休狀態的醫生,周遊列國,到世界各地聆聽有份量的樂團演繹古典音樂、歌劇。有到處尋找美食的美食家,有拍攝人間美景的,有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有與抑鬱病患者共舞,提供輔導的。當年各有各的取向,如今也一樣。
不少已在前線退下來,卻仍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幫助有需要的人。

昔日的五樓兄弟,皆屬有情有義一輩。那年代成長的一輩,多是純良的。在大學時代的玩新生,與其他宿舍同學水戰,到女生宿舍搶銅鑼,俱屬小兒科玩意,殺傷力甚低。他們大多屬專業人士,到這時刻,開始淡出了,都同意,曾經活得精采,無悔今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