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牌語警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無牌語警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此文繼續說陳雲的新書《中文解毒:從混帳文字到通順中文》。法蘭西學院諸公出手掃除法文外來的病毒,因學院只是學術團體,沒有官府的權力,外界對他們的意見可以愛理不理。但他們卻沒有因此失責,繼續修訂《法蘭西大辭典》。院士以票選入局,現有會員四十人,身份超然。
陳雲和他「語警」前輩掃毒,打的是游擊戰。本來,給別人指出文章那些地方有語病,作者應該感激才是,但「本來」很少成為事實。今天中學老師給學生改文章,清理沙石之餘,還得點出一兩個「佳句」,說些勉勵話。要是通篇都說學生的不是,你猜學生心裏怎樣看待老師?
用英文說,「語警」做的是athanklessjob,因為你的善意,人家不一定領情。但我們的「無牌語警」為什麼還我行我素?大概是出於見義勇為的天性吧。鄭培凱在〈你的家父,我的令尊〉一文說到,「中央電視台正播送一個極受歡迎的節目,主持人談到受訪者的父親當年也是個名人,開口便說『你的家父如何如何』。……看到節目主持人談笑自若,好像也非口誤。」一般人聽到或看到「你的家父」、「我的夫人」這類不倫之說,笑笑也就算了,但鄭培凱卻認真的記了一筆,這正是「見義勇為」的表現。
「英化」過了頭的中文,在陳雲看來,猶如asoreintheeye,像眼睛長了腫瘤,是一種「文癌」。「不排除」和「有保留」是時下港式中文的口頭禪。因見:「新派律師嚇人,常說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的可能性),或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陳雲認為這兩句話,還是舊時官府師爺說得比較亁淨:「或交有司法辦」。依他看,「我毫無保留地告訴你」,不妨改說「實不相瞞」。天文台的八股「不排除改發更高颶風訊號」,不如舊說:「或將改掛更高風球」。
英文的as,入了港式中文,千篇一律的變成「作為」。但見「摩登中文系的震腳金毛仔教授說:『作為教師,不應用西法教中文,把中文作為外文來教』老塾師則言,『為師者,毋以西法教中文,視中文如外文』。」
「語警」工作,不能不吹毛求疵,夠煩瑣的,但看來陳雲能苦中作樂。他寫下「摩登中文系的震腳金毛仔教授」一語時,必樂得哈哈大笑。因為我頭髮疏朗得似三毛,欲染無從染,所以我也像局外人那樣哈哈大笑起來。「貧道」陳雲的筆法,果如馬家輝所說,是「硬手段,軟心腸」,字裏行間流露的幽默感,正是逍遙遊本色。

在中文書寫「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今天,陳雲的言論,每教人眼前一亮。但從實際情形看來,我們在政府或傳媒討生活的「文字工作者」,讀了他的「解毒」文章後,也不易有作為。不是冥頑不靈,不知進取,而是一般人難有這位「道長」的舊學根底。為趕deadline英式句子手到擒來。但像樣的中文,得用點心思。像「為師者,毋以西法教中文,視中文如外文」這一句,即使語文根底不薄,總要琢磨一番才寫得出來。因此,不排除帶毒中文會繼續蔓延下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