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978年12月召開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被定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定性起點,過往30年,中國經濟以年均9.8%的高速增長,舉世矚目;不過,這個高速增長勢頭,在未來30年肯定放緩下來,市場預期年均介乎5%至8%,但一定仍然高於全球平均增長速度。
年輕勞動力是中國推動未來發展的關鍵。法國巴黎銀行發表報告預期,中國未來經濟增幅將回軟至年均5至6%,過去支持高速經濟增長的主因是人口上升,每年有大量年輕人進入勞動市場,2000年代開始平均每年新增勞動力1500萬人,但隨着人口老化,估計至2020年每年勞動市場生力軍將減至700萬人;面對勞工短缺,內地需要調整工業政策。
在金融海嘯後,內地要延續經濟增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認為,透過減少儲蓄增加消費,達到降低對外部市場依賴及谷內需。
年均增幅料5至8%
持續的城市化發展亦是未來增長動力。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李晶指出,目前國內城市化比率為45%,按每年提升一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35年後城市化率將增至80%,平均每年有1500萬人的居住環境,從原來的農村提升至市鎮,未來35年在建設城鎮及相關的道路、學校、商店方面維持一定需求。
至於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挑戰,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要跨越三大門檻,包括農村改革、整體結構轉型培育新增長模式,以及處理人口老化問題。
他又預期,可見的未來5至7年,中國經濟增長仍能保持9%平均增速,隨着經濟成熟轉型,潛在增長幅度是6至7%。
中國未來30年經濟增長預測
‧法國巴黎銀行 增幅:5至6%
‧瑞信陶冬 增幅:首7年約9%,之後6至7%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卓元 增幅:7至8%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李若谷 增幅:約8%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 增幅:高於世界平均增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