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抵受七度地震<br>天然斜坡隨時塌

不能抵受七度地震
天然斜坡隨時塌

【本報訊】香港遠離地震帶,但鄰近區域一旦發生類似四川八級大地震,全港2,700幅位於民居或主要道路的天然斜坡,隨時有山泥傾瀉危機,危害市民安全。土木工程拓展署承認,現時本港天然斜坡未必抵受到地震烈度七度的衝擊,署方明年中先在新界西北展開研究,找出地震對天然斜坡的潛在威脅,盡快亡羊補牢。 記者:黃偉駿

本港有六成土地屬天然斜坡,其中2,700幅在民居或主要道路附近,但安全性一直備受質疑,在今年6月初千年一遇的黑色暴雨中,單是大嶼山以西便有近400處天然斜坡受破壞,令居民惶恐度日。
天然斜坡主要受暴雨與地震兩大天災威脅,雖然本港至今未有地震引發山泥傾瀉的紀錄,但土木工程拓展署一直有研究地震對本港人造斜坡的影響,惟天然斜坡則從未做過相關研究。

鄰區地震有影響

該署總土力工程師潘偉強說,本港直接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很低,但鄰區地震所引發的地震烈度,也會帶來影響。
地震強度以「黎克特制」分為10級;烈度則以「麥加利制」分12級。以今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為例,本港感受到的地震烈度只有3度(四川震央錄得11度)。潘偉強承認,若地震烈度高達7度,雖然本港的人造斜坡足以抵禦,但天然斜坡則有山泥傾瀉的可能性,「我哋未做過評估,究竟天然斜坡可以抵受幾多烈度……7度係有山泥傾瀉可能。」他說未能確定那一區的天然斜坡最高危,因為要視乎震央位置及受影響斜坡的地質與地理環境。
署方明年4月會率先在新界西北地區展開「地震小區劃研究」,考察區內的地質與地理環境等,希望找出地震對該區天然斜坡穩定性的潛在影響,預計整項研究為期三年,「揀新界西北區係因為地形多元化,有火成岩,又有填海區。」
本港自1905年開始記錄地震以來,共錄得163次強度不同的有感地震,多數地震烈度在5度以下,最嚴重一次是1918年廣東省汕頭7.3級大地震,本港錄得的地震烈度高達7度。

麥加利制地震烈度

烈度:1 影響:無任何感覺

烈度:2 影響:在樓宇上層並靜止中的人,會感到輕微震度

烈度:3 影響:在室內會感受到

烈度:4 影響:懸掛物件搖動

烈度:5 影響:在室外也會感受到

烈度:6 影響:所有人都感受到,多數人驚慌跑出戶外

烈度:7 影響:站立有困難

烈度:8 影響:行駛中的車輛受影響,若干建築物受損

烈度:9 影響:多數人恐慌,脆弱的磚石建築物被摧毀

烈度:10 影響:多數磚石建築及木屋連地基被摧毀,路軌輕微彎曲

烈度:11 影響:路軌大幅度彎曲,地下管道完全失去作用

烈度:12 影響:全面破壞

資料來源:土木工程拓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