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誌:http://pieatapple.wordpress.com
說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老實」,是因為他最近的一句話,道破了時下所謂「環保」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撰文:楊卓華
1
事源浸大學者拿了超市的「生物分解膠袋」做實驗,發現並不符合環保署「半年被分解六成」的標準,惹起了「超市誤導市民」的疑竇。就此,邱騰華挺身而出,指出「可不可以被分解」根本不是重點,總之政府就是「不鼓勵市民用膠袋」。
2
邱局長一語中的。沒錯,是否「可被分解」從來只是幌子,因為現在所謂的「環保」,本身就是一種信仰:相信地球一切問題的根源是「人類消費得太多」。膠袋的原罪就是價錢太平,令「人類消費太多」,生產膠袋的又多是中小企,於是成了「環保分子」的easytarget。
3
就算「可被分解」又如何?膠袋從此就可以除下「不環保」的惡名?當然不是。「環保」與否,從來都是由「環保分子」決定。例如舊報紙數量遠比購物膠袋多,埋在堆填區,外國研究發現即使二、三十年之後掘出來仍然清晰可讀,按照環保署標準,也是「難以被分解」,但「環保分子」卻不會愚蠢到找傳媒來下手。
4
邱局長坦蕩蕩把「環保」的真相說了出來,就是「不想你消費咁多」,這一份誠實,值得一眾「環保分子」學習。正如不喜歡聖誕節燈飾太多,便直接說不喜歡吧,毋須拉扯到甚麼「人為全球暖化」那麼故弄玄虛。
5
不是嗎?就看今年冬季,寒流提前吹襲華北,拉斯維加斯錄得紀錄積雪,2008年將會是八年來最冷的一年。上世紀末的「暖化」趨勢,自1998年以來其實已經開始逆轉。這些訊息,傳媒暫時沒有廣泛報道,但人們早晚還是會覺得事有蹺蹊……
所以,還是學邱騰華局長般,向大家說清楚,所謂「環保」其實就是個反對廉價大眾化消費的信仰,齊齊做個老實的「環保」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