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永堅報道】香港地少人多,房屋署要覓地建公屋不是易事,即使座落古蹟及墳場旁的「蚊型地」也不放過。房署在毗連一級歷史建築物侯王古廟及墳場旁一幅約一萬平方米空地,興建一幢有800個單位的公屋,房署特別用一款打樁時震盪力較小的「360度磨樁機」,以免影響侯王古廟一磚一瓦。
房署06年7月起在九龍城侯王古廟後空地進行地基工程,翌年8月展開上蓋工程,至今已建逾20層,估計2010年初完工。為免居民日後直望到附近的基督教華人墳場,樓宇特別採用「L」型設計,令直接望向墳場的單位數目大大減少。
與侯王古廟隔15米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表示,L型設計亦可爭取天然日照和對流風,並避開繁忙的聯合道汽車噪音。為配合周邊翠綠山坡環境及侯王古廟,公屋設計加入富中國特色的竹與08北京奧運火炬祥雲主題,除休憩空間廣植竹樹外,住宅走廊指示路牌都以竹為統一標記。樓宇擋土牆也畫上祥雲圖案,阻隔馬路噪音也起美化作用。
鑑於樓宇與侯王古廟只相隔15米,房署建屋前特別與管理該廟的華人廟宇委員會商討建屋細節。為免工程「得罪」侯王以及古廟內供奉的太歲、十八羅漢及三寶佛等,房署建屋前首次要問天打卦。勘察侯王古廟地基結構前,廟祝在廟中擲聖杯問得侯王允許,才擇吉日動工開始勘察。入鄉隨俗,大時大節承建商會入廟進香,增進睦鄰。
侯王廟有278年歷史,部份結構已很殘舊,地盤施工時不可有稍大震盪。陳少德說,打樁時要特別小心,除使用震盪力較小的360度磨樁機,一般地盤可以三支或以上樁柱同時施工,但這地盤近侯王古廟的位置只安排兩支樁柱同一時間施工。施工至今,侯王古廟無出現沉降或損毀石屎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