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大肆發展 飛禽走獸遷入市區<br>港城市規劃趕絕野生動物

郊區大肆發展 飛禽走獸遷入市區
港城市規劃趕絕野生動物

【本報訊】當香港人為了滿足住屋及經濟需要,逐漸向郊區發展的同時,野生動物則被迫敗走市區。愛護動物協會發現,野生動物在市區蕩失或傷亡的個案,今年暴增近六成。愛協拯救動物專家指出,政府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只從人類角度出發,香港已越來越不適合野生動物棲居。 記者:蔡元貴

香港郊區住着不少貓頭鷹,但市民碰見牠們的機會不高,因為貓頭鷹本是隱居山林的夜行動物。偏偏近年卻時有市民發現牠們的影蹤,愛協便不時接獲貓頭鷹倒卧路邊的求助,大多是生長在市區邊緣的雛鳥,學飛時撞着樹木受傷。

都市陷阱多變成犧牲品

這些看似天然事故的意外,其實也有人為因素。負責拯救受傷動物的愛協總督察黃培德說:「香港人口太稠密,地方太細,市區向郊區開墾越來越犀利,野生動物越來越少地方棲身,惟有逼向市區。」飛禽走獸都是都市陷阱的犧牲品,以赤麂為例,近年被發現在市區走失的個案有上升趨勢。
赤麂極易受驚,每次錯蕩到市區,都會被馬路噪音影響情緒,亂衝亂撞,最常見的後果是撞及鐵欄,或誤墮水渠。

愛護動物協會年中拯救不少貓頭鷹,牠們通常都是撞樹暈倒。

這隻翠鳥被釣魚客遺留的魚鈎所傷,幸及時獲救治。

拯救隊出動多去年6成

黃培德說:「郊區環境惡化,政府嘅設施係從人類角度出發,好多時配合唔到野生動物。例如維修引水道,政府使用化學物料,影響生態。」另一項香港人的造孽是山火,每次燒光一片山頭,都是把野生動物逼向市區的一步。
愛協2007年完成了129次拯救野生動物任務;拯救隊今年更忙,至11月已成功出動了203次,比去年全年上升了57.4%。其中有不少飛鳥枉死在國際都會的陷阱當中,掛在半空的風箏線、商業大廈的玻璃幕牆、高速公路的隔音屏障,還有船塢旁的海上油污,都是鳥兒凶器。
風箏線繑住鳥兒的個案在西貢區最常見,不過最經典的一幕發生在觀塘。一條風箏線懸在兩幢大廈之間,一隻白鴿飛過時不慎被纏,愛協接報後趕到,發現白鴿仍在掙扎。拯救人員首先視察風箏線繑在大廈那一個單位,然後往上址拍門,入內剪掉風箏線,地面的人員則接住白鴿。結果鴿兒得以保命,身體也無大礙,即場放生。

海上油污已成為水禽的致命武器。

一隻野豬為覓食走入市區受傷被困。

天台捕獸器夾頸殺白鴿

比起無心之失的都市陷阱,蓄意的人為捕殺更恐怖。香港人以文明自居,卻始終不脫原始獵殺本性。黃培德處理過一宗非法捕鳥案,有人在旺角一幢大廈的天台安裝小型捕獸器捉白鴿,雀餌放在陷阱中央,鳥兒來到啄食,就會被夾斷頸而死。設置捕獸器殘忍而且犯法,黃培德勸人切勿以身試法。

誤闖民居的野生動物數之不盡,這是在上水發現的豪豬,受驚後甩掉不少硬刺。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對香港過度發展令野生動物無處棲身,你有何睇法?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