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放假不一定要擠進萬人空巷的商場購物,自助行山不失為經濟又實惠的另類選擇。港島區行山徑隱藏很多歷史瑰寶,極地探險家李樂詩博士最近牽頭籌劃,將松林炮台、維多利亞城界石等港島西半山10大景點,串連成「松林炮台生態歷史徑」,並獲旅遊發展局納入為向訪港旅客重點推介的首條歷史觀光路線。 記者:黃偉駿
記者日前在李樂詩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學生帶隊下,走了這條剛「開闢」的生態歷史徑近一半路線,短短一小時免費參觀了五處歷史建築與一個生態景點,行程豐富。
大隊由克頓道巴士站出發,經過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這裏由前西環濾水廠一座高級宿舍與兩座工人宿舍改建而成,分別獲評為一級與三級歷史建築,平日免費開放。
沿克頓道往山上走約10分鐘,來到一座歐陸式建築,旁邊有一個毫不起眼的紅色郵箱,兩者大有來頭。擔任導賞員的IVE畢業生黃珮渝說,白色建築是有85年歷史的「石寓」,屬三級歷史建築,前身是一間修車房,早年專為居於半山的洋人服務,紅色郵箱收集客戶信件。
隨後經過一座政府擁有的廢宅,曾經是中國畫家麥正寓所,但空置多年,李樂詩建議將它改建成旅客資訊中心。再過不遠看到一塊1903年豎立於此的維多利亞城界石,是港英政府上世紀初劃定維多利亞城邊界的標記,其餘五塊散落在港島半山其他地點。
有免費導賞團
在景色秀麗盎然的龍虎山郊野公園稍事休息,再走約20分鐘,便來到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抵禦日寇入侵的松林炮台遺址。李樂詩表示,本港的炮台遺址不少,但以建於1903年的松林炮台海拔307米最高,「但係當年俾日軍大舉空襲之後,英軍被迫撤退,炮台從此荒廢。」炮台牆身至今仍然彈痕纍纍,反映當年慘烈戰況。
這條生態歷史徑是李樂詩與一班IVE學生早前搜集資料後共同擬定出來,剛獲旅發局納為向外國旅客推介及免費安排導賞團的「生態萬花筒」七條路線之一。
松林炮台生態歷史徑10大景點
景點: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簡介:由前西環濾水廠宿舍改建而成
景點:石寓郵箱 簡介:有85年歷史,早年專為半山洋人修車
景點:廢宅 簡介:政府物業,中國畫家麥正曾居於此
景點:維多利亞城界石 簡介:六塊界石之一,1903年豎立於此
景點:龍虎山郊野公園 簡介:本港第23個郊野公園,有大量原生植物
景點:松林炮台 簡介:建於1903年,抗日期間曾遭空襲
景點:盧吉瀑布 簡介:位於盧吉道,高15米
景點: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衞室 簡介:法定古蹟之一,有超過100年歷史
景點:山頂餐廳 簡介:建於1901年,前身是一座轎夫亭
景點:山頂纜車 簡介:1888年通車,是亞洲最早的登山纜車
資料來源: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