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奧巴馬會使用克魯明的奇招嗎? - 盧峯

蘋論:奧巴馬會使用克魯明的奇招嗎? - 盧峯

差不多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過去後不久,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PaulKrugman)寫了一本名為《TheReturnofDepressionEconomics》的書,仔細分析了九十年代世界各地出現的金融危機,包括九十年代中的墨西哥危機、阿根廷危機、九七、九八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及日本的資產泡沫爆破後的長期停滯。在討論這些危機時,克魯明一再指出這些教訓及經驗特別是日本的慘痛經驗不該視為人家的事,不該視為特別的例子,而應該認真分析及研究,吸取教訓;只有這樣才能令其他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避免重蹈覆轍。
只是,克魯明自己大概也想不到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教訓、報應來得這麼快,這麼猛烈。一場金融海嘯令美國的金融體系幾乎沒頂,令一些發達國家如冰島像阿根廷、墨西哥那樣幾乎破產,令雄霸全球市場多年的金融機構如花旗、高盛、美林一個接一個成為要大量「輸血」及「吊鹽水」的垂危病人,令製造業的老大哥如通用汽車、福特險些走上破產之路,令各發達國家的政府要重新施展凱恩斯的絕招救市托市……。
最近,克魯明因應金融海嘯及全球經濟的最新發展推出了《TheReturnofDepressionEconomics》的更新版,加入了討論○七年次按危機及○八年金融風暴的內容。包括分析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如何縱容、助長各地產市場泡沫出現,如何低估規管金融市場的重要性;包括那些疑似銀行的投資銀行及金融機構如何為了賺取巨額服務費、管理費而濫借及豪賭,最後闖下大禍;包括為何擁有巨額外滙儲備的印度、俄羅斯、巴西等「金磚四國」仍無法抵受得到金融海嘯的冲擊。
不過,讀者最關注的當然是克魯明有沒有提出甚麼對策來應付這次空前的全球危機。他認為,首要的工作仍然是搞活金融體系,仍然是為「失血」、失資金過多的金融體系「輸血」,令它重新回復正常運作,令它重新恢復正常的借貸功能。只有當金融體系這個現代經濟的「心臟」可以如常跳動,生產、投資、消費活動才能維持下去。正因為拯救金融體系如此重要,克魯明認為即使美國政府已推出的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仍不足夠,因為相對於被蒸發掉的數以萬億元計資本,七千億只是個小數目,不足以令「氣若游絲」的金融體系站起來,不足以令金融機構有信心及本錢重新開展借貸業務。要金融體系及機構盡快回復正常功能,克魯明相信各國政府包括美國政府最終可能要暫時接管金融體系及把大部份金融機構國有化,令金融機構不會只顧囤積資金,令金融機構不會因為要填補過去的損失而拒絕向其他企業借款。

對很多人來說,克魯明的建議有點難以想像,有點政治不正確。因為國有化重要企業是二次大戰後的做法,是帶有濃厚社會主義色彩的做法,跟資本主義制度及自由市場原則格格不入。問題是金融海嘯的巨大冲擊已令很多政府慌不擇路,採用了很多過去不敢採用的特殊手段,採用了很多過去想也沒有想過的政策如直接注資挽救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若果未來一段時間全球金融體系仍弱不禁風,仍不能回復正常的貸款功能,那克魯明的建議便有可能成為事實。到時候美國政府將會跟中國政府一樣,透過政策、指令要銀行向不同行業、企業、消費市場放出貸款,而整體經濟也將充滿有形之手、干預之手的陰影!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