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包小腸 - 李碧華

大腸包小腸 - 李碧華

有種台灣小吃喚「大腸包小腸」,聽來有點惡心,因為大腸小腸都是消化吸收排洩器官──不過這是個巧妙的結合。當初「創作」的人,把「兩腸」送作堆,有如我們大牌檔腸粉裹油條的「炸兩」,應是靈機一觸,就此成為美食。
大腸是豬腸衣填滿糯米飯,配料不外蝦米油葱之類,炒得香Q。大腸有些店用煎的、炸的,但有家用蒸的。蒸的比較軟糯,米香也甘淡。然後剪開,夾上炭烤架上紅通通的脆皮香腸,是為小腸。腸夾腸是截然不同的口味,加上香菜、薑絲、蘿蔔亁、泡菜、小黃瓜、蒜泥、辣椒、鳳梨粒、酸菜、葱花……自選配料,每份售價台幣35~40元。多種香氣及口感一次過在嘴裏融合,百感交集。
其實任何一樣已可獨立,如今無媒苟合,以大包小,更有亁柴烈火任性偷歡之感,實在太撐了。味也重。
若「兩大小」只能挑一樣,情願要「小」的。台式香腸很特別,別處沒有。最著名的「黑橋牌」(原味比黑椒或蒜味好),是台南五十多年老字號,可以炭烤、油煎,或放入油鍋慢火炸透切片,外皮薄,微焦帶脆,肉質香爽。在台灣吃任何口味烤香腸,蒜瓣是送的,一口香腸一口蒜才別有風味,沒了蒜,如同殘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