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報道 - 塵翎

不是報道 - 塵翎

記者出門採訪,職業本能是先把事實資料掌握清楚,向讀者或觀眾交代來龍去脈,理性先行是必然的行囊。但人心肉做,眼前所見,紙筆記錄盡了報道義務之後,心靈的觸動就只留給自己。
有些記者把採訪與個人感受結合,如戰地記者張翠容。有些記者,公私分明,只在歸途過後整理個人思緒,把回憶與經歷糅合,不是報道,卻也是一種寫實。資深傳媒人蘇啓智最近出版了《不是報道》,把個人多年在公在私的遊歷,化成一篇篇旅行文章,讓人看見沉着冷靜的新聞工作者感性的一章。
他的行旅涉獵中國、亞洲、歐洲、中東,走遍世界,每趟遇見的事與人,都與個人扣連,像在布拉格遇見一個老伯就想到自己的父親,筆下充滿人味。
當然,曾經在重要時刻身在歷史現場,這些驚心動魄的前線經驗他不是沒有,像經歷地震、伊拉克戰火,這些都足以寫在他的傳媒履歷表上,可是,更動人的不是那麼風風雨雨的緊張時刻,而倒是那些如風拂過水面的旅途生活微波,教人感受真實的生活,更懂得珍惜。路上萍水相逢的,都提醒他一些關於自己生命的故事。這雙記者眼,既有長鏡也有特寫鏡頭,聚焦的是人生百態。
蘇啓智開章就寫,最好的報道由一顆灼熱的心出發,他經常告誡自己,不要讓歲月流逝令感觸神經變得麻木。這樣經常自省的傳媒人,是不會變得麻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