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孫柏文睇《信報》見到兩篇文章。第一篇就係「三十會」龔耀輝寫嘅「三十幾歲,真『大鑊』」,大家睇題都應估到文章重點。第二篇就係林行止先生寫嘅回應,題為「漁火偷渡客江上數峰青」,文中林生分享佢來港嘅經驗,重點係「如果今日啲三十歲嘅人慘,咁當年呢?」
想成功勢要就
林生仲用MalcolmGladwell本書《Outliers:TheStoryofSuccess》,裏面話人如要對某項技能叻,就要用一萬小時鑽研分析,叫我哋呢啲三十世代勤力啲。林生亦將書名譯成《表表者之勤有功》。我想加多筆,將書名譯為《表表者之勤有功、勢要就》。
點解我要咁多手?因為書中,作者列出由埃及妖后數起,75個人類歷史裏最有錢嘅人,當中有14個都係18世紀中、出生年份只相隔9年嘅花旗國人。所以作者就話除勤力外,要做表表者,時勢就唔就都非常緊要。
咁特區有冇呢個現象?有。睇《福布斯》特區富豪榜同維基百科,李嘉誠1928年出世、李兆基1928、鄭裕彤1925、霍英東1923、陳廷驊1923、何鴻燊1921,拉闊小小仲可以包括1918年出世嘅包玉剛。佢哋上榜好多年,所以勢都係要就先得。
咪睇小中年窮
咁今日我呢啲三十幾歲,係咪真大鑊?大家試想,如果你上世紀50年代喺街撞到以上、今時今日嘅超級富豪,你當時又會唔會覺得佢哋將會成功到咁誇張?
孫柏文
http://phatda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