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意外,本屆的世界冠軍球會盃繼續由歐洲與南美兩大陣營展開錦標決戰。這樣的對決看似順理成章,因為長期以來,世上最佳的球隊,都從這兩大洲產生;早期的洲際盃,就索性只得這兩方代表,一場決勝。不過,這種壟斷情況,會否在未來出現轉變?
六大洲中,最銳意求變的肯定是澳洲。近年澳洲足總「脫大(洋洲)入亞(洲)」的決定,一方面令新西蘭球隊在大洋洲一枝獨秀,同時讓澳洲球隊衝擊亞洲球壇,收到更多國際曝光的作用。阿德萊德聯參加亞洲冠軍球會盃僅兩屆,即取得亞軍佳績,更令澳洲球迷雀躍。
可是,澳洲球隊能否成為亞洲區一大勢力,還須觀察。現時A-League只有8支球隊參賽,國內的聯賽角逐,缺乏多樣化的挑戰,情況與蘇格蘭接近。國內稱雄的球隊,面臨國外列強挑戰時,就會在經驗上吃虧。
非洲球會缺大將
非洲近年湧現大批出色球員,尼日利亞與喀麥隆更曾奪得奧運金牌。可惜名將大都出國搵食,效力於歐洲頂級球會,令非洲各國的聯賽球隊,整體來說不算強橫。像埃及的艾阿里,在非洲領土上,獲獎無數,更是世冠盃的常客;但他們的最佳成績,只是季軍一席,始終未能擊敗南美或歐洲球隊,殺入決賽。目前看來,客觀情況若不改變,非洲球隊要在這項賽事上奪標,需要較大的運氣。
至於亞洲,分東西亞兩大陣營,近年以東亞球隊表現較佳,相信也得力於日本及南韓等的國內聯賽,一直維持着較高的競爭性。日聯經過15年的發展,經已漸上軌道。最近兩屆,亞洲冠軍都是日本球隊。
亞洲隊防守偏弱
整體來說,亞洲球隊以整體性及效率見稱,入球能力不比歐洲及南美勁旅差;但防守方面,卻往往成為致命關鍵。早前4強賽中,大阪飛腳不敵曼聯,就是缺乏制空權;而這當然也跟國內聯賽長期以來較少面對類似局面有關。
其實,在世界冠軍球會盃淘汰賽一場過的機遇中,其他洲份的球隊未嘗不可能偷雞。不過,要時機成熟,恐怕要這兩大洲的班霸存輕敵之心,而過程亦要精心部署。
衡量到足球傳統、國際視野、技術水平與體格速度等各方面的條件,率先在未來的世冠盃賽事上,打破歐洲與南美球隊壟斷的,會是中北美洲區的墨西哥球隊嗎?
【潘源良】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