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中飄揚的長袍從人間風景漸去漸遠,是再次踏上北非及中東土地眼睛最大的神傷,才不過二十年左右,千年不離不棄衣着模式,被全球一體化廣告推動消費模式與快餐衣裝完全打敗,生活的細緻浪漫淪為媒體主導,嚼蠟般無味失感情。
從倫敦往返香港數十年前新界文氏開設歐亞包機中間須停站,最多的一次:倫敦──羅馬──杜拜──孟買──曼谷──香港,年青的好處,上機即睡,二十小時行程除了加油停站在機場免稅店蹓躂,既無雜誌也沒幾套堪入目電影,基本便是睡。不過,處於未完全進入西方摩登文明歲月(其實並不如此久遠),每個機場出售的貨品除了國際通行的煙酒,當中有不錯的異類空間,每個機場候機室人客衣着大有不同。巴林、杜拜及德黑蘭等波斯灣及伊朗土地上的機場為經常中途站;巴林及杜拜的阿拉伯人身上長袍最吸引,男的白色女的黑色,從停機坪走進來,背光,海風吹起長袍黃沙襯托,那種神秘比阿拉伯之夜更一千零一。
從香港直飛多哈,卡塔爾航機的頭等及商務艙服務聞名已久,終於見識:特備空中廚房,雖然並非以名店設計餐單作招徠,但論熱度及新鮮度,有別微波焗爐提供讓人不安及過熱overcook影響的反食慾情緒。印象中似乎未喝過空中一碗湯,他們有甜品多樣化也超越唯一選擇超級市場名牌雪糕的亁寡。
英文有一句,carryaway。牌子起名上殿堂,感覺太良好漸漸carryaway成龜兔賽跑本來隼銳的脫兔。
多哈只有一百多萬人口,機場仍在沙土飛揚擴建,候機室與香港沒得比……但商務及頭等候機室設計美輪美奐是另一個世界,吃喝提供種類多元,商務中心不少服務還是免費,感覺上乘,除了廁所(窄,小,一點點破落。)少年眼中波斯灣畔長袍風景消逝,換來今天一流高科技進步服務亦也一種補償。(P.S.行程全自費,絕非廣告鱔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