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瓜子、賣白粥、闖股海、打工妹<br>經典人物再現

炒瓜子、賣白粥、闖股海、打工妹
經典人物再現

【改革開放30年回望】30年前的改革開放,全國各地相繼湧現一批經典人物:靠炒賣瓜子致富的年廣久;全職炒股而最早登上百萬富翁之列的楊百萬;賣粥和腸粉發達的容志仁,以及「工資比國家主席還高」的深圳第一代打工妹翁純賢。30年後,我們一同去尋找他們的足迹。

見證改革 5度坐牢 「我慘過鄧小平」
年廣久(71歲) 中國第一商販

「鄧小平三起三落,我五起五落,比他還慘!」曾經是內地改革風雲人物的安徽「儍子瓜子」創辦人年廣久,一生曾5度坐牢,其中兩次獲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欽點」而免罪。直到今天,他仍然生活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大兒子被謀害、小兒子被綁票、財產被豪奪。但他決不認輸,以70古來稀之齡,仍在生意場上拼殺,並稱「不做出個樣子,對不起鄧小平!」
安徽蕪湖市中心一幢普通三層小樓,是年廣久的發迹之處。一樓是專賣儍子瓜子的門市,三樓住人,二樓是辦公室。現年71歲的他看起來與年齡不符,不但衣着筆挺,頭髮打蠟,聲若洪鐘,震得人耳仔嗡嗡聲。唯一讓人皺眉的是,他煙不離手,且不停吐痰,仿似當年的老鄧。但老鄧是對着痰盂吐痰,年卻是對地面甚至牆壁,「隨意噴射」。

單車是內地主要交通工具。圖為上海市民踩單車上班時的壯觀場面。

1985年,重慶市民逼上車,與車頂安坐的家禽,相映成趣。

販賣板栗被指「牛鬼蛇神」

年廣久自認沒有文化,但卻天生一副商人頭腦。60年代內地「大饑荒」餓死人,他靠去淮河邊販魚維持生活,後來被以「投機倒把」罪名判囚1年,那是他第一次坐監。1966年文化大革命,他販賣板栗,又被指是「牛鬼蛇神」,收押20多日;後來開始販賣生果、賣瓜子,「當時在電影院門口賣瓜子,人家買一包,我就多送人家一把,時間一長,人家都叫我『儍子』,『儍子瓜子』這個名,就是這樣來的。」
1978年中共實行改革開放,他的商人頭腦更發揮淋漓盡致。1980年他一口氣從新疆買進三火車皮瓜子,大賺一筆,卻被指「投機倒把」收押1個月;1983年他跑到江蘇昆山開廠,因僱用幾十名工人,違反當時「私人企業僱工不能超過8人」政策,被指「復辟資本主義搞剝削」而遭收押。安徽省派專人到蕪湖調查他,並寫報告上報中央,驚動了鄧小平。1984年鄧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我的意思是放兩年再看,讓『儍子瓜子』經營一段,怕甚麼?傷害了社會主義了嗎?」年因此獲釋。

1981年,北京西單商場開始售賣黑白電視,吸引消費者前來採購。

時髦的美髮屋進駐北京胡同,令眾街坊們感好奇。

賣瓜子賺大錢被判「流氓罪」

由於年廣久販賣瓜子賺大錢,於是引起他人眼紅。年被當地部門以經濟問題立案偵察已多年,但查不出經濟問題,於是在1991年5月被以「流氓罪」判刑3年,緩刑3年。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再次提到他:「安徽出了個儍子瓜子,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1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得不償失。」由於老鄧發話,當局不得不悄悄放人。
「鄧小平保我不坐牢,但保不了我不遭難!」年廣久指,現在地方黑道和一些實權部門的人,對他仍耿耿於懷。2000年他把「儍子瓜子」商標給長子和次子經營,長子後來與人合作,06年突然暴斃,商標和財產被合作方佔有。他想追回商標所有權竟然不果,「我一直認為背後有鬼,因為公安沒有認真查案,工商和法院又為對方撐腰,我年廣久有理卻輸官司,這不是有問題嘛!」
今年11月1日,他9歲的小兒子在河南鄭州被綁架,對方勒索100萬元贖金,鄭州公安僅用36小時就偵破案件,救出年的小兒子,「本地(部門)欺負人,我就到外地發展,現在又不是一手可以遮天的時代!」他對家鄉官場不滿之情溢於言表。對鄧小平他充滿感激:「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我年廣久,所以我一定要做出個樣子,否則,對不起鄧小平在天之靈!」
本報記者

福建許多婦女在街邊擺上一台台的衣車,做起個體戶。

「工資比國家主席還高」
翁純賢(44歲) 第一代港資廠打工妹

數中國改革開放經典人物,打工妹應佔一席。廣東汕頭妹翁純賢,乃深圳港資廠的第一代打工妹。她印象最深是為資本家打工拿到的首月工資,「是父母數倍,比國家主席工資還高!」而8年的打工妹生涯,給她留下的回憶是甜多苦少,她感嘆:「沒有改革開放,我可能還是鄉下妹」,並批評「現在的商人比以前的資本家更刻薄!」
1982年,18歲的翁純賢和2,000多名女生被深圳的港資凱達玩具廠招聘,她們亦被稱為「凱達姊妹」。目前,她們的處境基本可分三個層面,有部份人生活富裕,有的經營酒樓、有的是政府官員,「有幾個做生意發財後移民外國。」她自己現在深圳南玻集團任銷售經理,擁有物業和私家車。
但另外部份人的生活處低下水平,「有人下崗後,因沒有一技之長,有的現在在馬路口做協管員(手持小紅旗維持交通)。」
翁純賢又稱,她在凱達打工8年,要經常加班,但吃住方面,比現在的工人還好,「那時每餐有肉吃,一個月後就肥了幾斤」。反觀,現在許多工廠給工人吃的都是青菜加豆芽,「現在的商人比以前的資本家更刻薄!」

有打工妹當年拿着電飯煲的插頭扮歌星唱歌。

打工兩年買齊「三大件」

26年前,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的翁純賢,在大街上看到凱達的招聘廣告後,立即去報名並被錄取,但家人反對,就讀大學的哥哥警告她:「那裏離資本主義社會很近,太危險了,不要去!」但她已下定決心外出闖一闖。
「很驚喜!」翁純賢至今難忘第一次工資。當年,她任高級教師的父親每月工資只有50多元(人民幣.下同),教書的母親只有40多元,但她除了80元的底薪外,還有差不多200港元的加班費。「(當時)真係覺得好有錢,覺得比國家主席工資還高!」打工頭兩年,她已為家裏買齊令人羨慕的「三大件」:電視、冰箱和洗衣機。
本報記者

翁純賢在工廠裏與心愛的娃娃一起拍照留念。

現已成職業女性的翁純賢。

一毫學生餐賺第一桶金
容志仁(60歲) 廣州第一個體戶

1979年初,30歲的容志仁結束上山下鄉生涯,從陽江農村回到廣州時,他與全國無數的知識青年一樣,面臨國營企業無法安置的困局。無奈之下,他申領了個體執照,靠100塊錢(人民幣.下同),在廣州西華路上開了只有幾平方米的「容光」小食店,推出每位一毫,有粥有腸粉的「學生餐」,賺到第一桶金的同時,亦成為羊城的名人。

容志仁(右)當年的「學生餐」大受歡迎。資料圖片

1983年獲胡耀邦接見

容志仁推出的學生餐,被喻為全城最便宜的早餐,客似雲來,令他成為報紙廣播(當時未有電視)宣傳的焦點人物。1983年,他被時任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欽點,北上獲中共總書記胡耀邦接見。「當時,胡錦濤(全國青聯會議主席)就坐在我後邊,聽我同胡耀邦對話。出來後,胡錦濤邀請我在北京做演講,又派他的司機拉我遊覽北京。」
回憶往事,容志仁歷歷在目。雖然,飲了個體戶這個「頭啖湯」,但後來他的發展平平,包括開時裝店、去美國發展均無大成,而當初與他一齊起步做生意的不少人,例如廣州「勝記」的老闆、「香江酒樓」的老闆等,現都已名聲顯赫,令人欷歔不已。
現為廣州多家民辦院校兼職教授的容志仁說,「𠵱家有啲錢,想做番啲關於文化嘅嘢,呢啲正係𠵱家呢個社會最欠缺的!」
本報記者

容志仁

股壇揚名 真名被遺忘
楊百萬(58歲) 中國第一個股民

「我現在對錢已經沒有興趣。每個交易日,我最多在電腦前呆三幾個小時。要不,答應那個城市,去演講一兩場……」被喻為中國第一股民的楊百萬,在中國股壇上無人不識,亦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
楊百萬原名楊懷定,曾是上海市鐵合金廠倉庫保管員。1988年7月1日,他辭職,投身股海。由於當時資訊封閉,他穿梭全國各地買賣國庫券,賺取差價,從而賺到人生中的第一個1萬元(人民幣.下同),成為全國最早靠股市晉身百萬富翁行列者,因此被喻為楊百萬,自此大家忘了他的真姓名。如今,他手中的股值逾千萬元。

楊百萬

首名受聘為教授的股民

楊百萬在股壇上擁有多個第一:第一個人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第一個聘請保鑣保護個人生命財產的股民;第一個交稅;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第一個將證券公司告上法院,也是第一個作為股民被大學聘為教授的人。目前,正在股海掙扎的他,在上海閘北一個中檔住宅裏,收徒炒股。只見三室一廳的單位放滿桌子,桌上每台電腦都裝有由他兒子開發,以他名字命名的股市軟件,10多名來拜師的股民盯着股市,不斷發出「升了!」「掉了!」「怎麼辦,楊老師?!」的呼叫。
「我同意收你們的學費,是給你們機會在我身邊,看我如何去賺錢」楊百萬說。目前,楊除涉炒股外,還炒樓和四處講學。據悉,他每小時的出場費高達萬元。不過,當記者要離去時,一位學員偷偷跟記者說了句:「這老東西會騙人,我花了1萬多元,沒學到東西,跟他的軟件炒股輸得一塌糊塗!」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