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勝過IQ的小布殊 - 盧峯

EQ勝過IQ的小布殊 - 盧峯

不知道是不是擺脫了黑武士──前副總統切尼的控制,喬治布殊在近幾星期好像脫胎換骨一樣,經常表現出一個大國領導人應有的風範、風度。
首先在掟鞋事件。這樣的挑釁絕不是容易吞得下的,這一口氣絕不是容易嚥的。英國前副首相彭仕國就因為被圍觀者羞辱及襲擊而跟襲擊者當街大打出手,更被打倒在地。IMF前總裁康德蘇年前在台上演講時被人以蛋糕掟中臉部,弄的一臉是奶油。他事後臉黑如炭,匆匆離場。
喬治布殊卻不一樣。在連環掟鞋襲擊後,他很快從驚愕中恢復過來,回復平靜,讓記者會繼續下去。他還談笑自若的拿事件來開玩笑,說掟過來的是一隻十號鞋。少一點器量,少一點自信心的人都不容易有這樣恰可的反應。倒是伊拉克政府有點小題大做,到現在還不肯釋放那位記者,有官員甚至說可能把他判入獄。
其實,伊拉克政府該像喬治布殊那樣談笑風生的面對事件,甚或把事件視為伊拉克開放、進步的證據。試想想在薩達姆掌政年代,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抗議事件,所有記者只能聽聽話話的接受指示!
喬治布殊的風度還顯示在他對候任總統奧巴馬的尊重及全力協助。奧巴馬及民主黨跟喬治布殊的政見有很大不同,雙方對政府如何應對今次經濟危機也有分歧。但喬治布殊絕對沒有因為跟候任總統政見不同而放軟手腳或在過渡期間另搞一套,反而盡力穩住經濟形勢,不惜改變不干預市場的政策,積極配合奧巴馬的「新政」。這種把國家利益超越政黨利益或個人榮辱的態度實在難得。
三十年代大蕭條時,卸任的胡佛總統卻跟喬治布殊完全不一樣。他不但堅持推行證實行不通的經濟政策,並且千方百計逼使候任的羅斯福總統放棄他的新政及全盤接收他政府的政策。結果,美國經濟在那幾個月的過渡期內變得更一團糟,衰退的更嚴重。
看過胡佛的胡搞,就不難明白,喬治布殊實在有風度及得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