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海嘯自今年9月中雷曼倒閉後席捲全球,殺傷力令本港不少富豪身家大縮水,銀行世家出身的前巿政局主席梁定邦亦難逃厄運。現年74歲的梁定邦疑炒燶外滙「孖展」損手,平倉後仍慘輸近1,000萬元,戶口結餘不夠「冚」虧損金額。花旗銀行昨入稟高等法院,追討梁定邦孖展差額「尾數」連利息近千萬元。 記者:梁瑞珮、劉美儀
記者昨往訪梁定邦跑馬地禮頓山的豪宅寓所,發現上址正進行裝修。一名菲傭應門表示,梁先生外遊不在港。
本身是老牌華資銀行廣安銀行(98年被收購,現稱星展銀行)家族後人的梁定邦,除曾掌管父親創辦的銀行業務外,同時亦擁有不少投資經驗,在物業巿場甚為活躍,曾在銅鑼灣自設投資公司,親力親為。
原告花旗銀行(Citibank,N.A.)在入稟狀指出,被告梁定邦自05年9月起在花旗開設的私人銀行戶口,進行外滙買賣及投資。在今次訴訟中,原告引述的合約條款,是關乎外滙孖展投資。
平倉後未有償還差額
原告披露,今年10月18日,發現被告孖展戶口出現達330多萬美元(折約2,600萬元)按金差額,翌日即與被告會面,要求對方即時追補孖展按金,其後再次致電被告作同樣要求。
惟至同月27日,被告沒有追補按金,指示原告將其持倉合約悉數沽出,平倉離場。原告遂按交易指示行事,但沽貨後戶口結餘不足以抵償孖展差額損失。原告於同月29日致函被告,要求被告償還本金連利息逾960萬元欠款,但被告未有理會。
原告復於11月4日再以書面通知被告,要求被告找數,惟被告至今仍未清償款項,累計利息截至12月2日,欠款總額已達970多萬元。原告現入稟法院,向被告追討有關款項連利息。
入稟狀雖未透露梁定邦經花旗進行的外滙交易種類,但指追補的孖展差額,與10月18日或以前其戶口結餘變動有關。
若以7月底至10月底為分水嶺計,期內澳元勁插逾三成六,從每澳元兌0.95美元開始,持續下滑,10月初至10月中勁插1,000點子,從每澳元兌0.8美元急挫至0.7美元,至月底報0.6013美元。期內歐元及英鎊兌美元滙價亦見下跌,不過兩者跌幅均未及澳元厲害,前者由7月底每歐元兌1.55美元水平,下跌約19%至10月底的1.2494美元,英鎊則從每英鎊兌約2美元回落至1.5552美元,跌幅約22%。若期間持有上述三種外幣好倉及相關衍生工具便要損手。
至於日圓表現則剛好相反,美元兌日圓疲弱,令期內日圓升值逾16%,從每美元兌108日圓升至約92.79日圓水平。換言之買日圓賺,沽空日圓則會損手。
跌市太急或斬唔切盤
私人銀行界指,10月初滙市異常波動,尤以澳元跌幅凌厲,即使銀行在第一時間,發現戶口本金結餘,跌幅已超過與孖展總值之指定差額比率,並立刻為客戶平倉,惟可能因跌市太急「斬唔切盤」,造成沽貨後結餘仍然蝕凸按金,故需向客戶追回差價尾數。
案件編號:HCA2683/08
梁定邦炒燶孖展事件簿
27-9-2005
梁定邦在花旗銀行開設私人銀行戶口
18-10-2008
銀行發現梁的戶口出現孖展短欠逾330萬美元
19-10-2008
銀行當面通知梁,要求立即補孖展按金
27-10-2008
梁指示銀行平倉
29-10-2008
結算後所得資金不足抵償短欠,銀行致函梁,要求清償該筆孖展數
04-11-2008
銀行再致函梁,惟至今仍未償還款項
02-12-2008
截至當天,連同利息未清償款項達970多萬元
資料來源:入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