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天地:被裁員工投資宜穩健

積金天地:被裁員工投資宜穩健

失業率攀升,慘食「無情雞」的打工仔,不但關心離職賠償及日後生計,亦會為處理強積金賬戶而徬徨,被裁後賬戶應如何處理?積金沒有新供款,投資策略應如何配合,都是被裁員工關心的問題。專家提醒失業的積金供款人應以穩建為主。 記者:葉敏儀

打工仔擔心被裁後強積金賬戶應如何處理?賬戶會否受影響?其實,強積金受託人會得到僱主通知員工離職或被解僱的訊息,若該員工在90日內沒有通知受託人如何處理賬戶,該賬戶會自動轉為保留賬戶。信安國際香港區行政總裁葉志良表示,離職的僱員有三項選擇:
一、把累算權益保留在原有強積金計劃,並開設保留賬戶;
二、把累算權益轉移至新僱主的強積金計劃;
三、把累算權益轉移至另一自己選擇的強積金受託人,並開設保留賬戶。

合併賬戶爭取更大回報

他提醒計劃成員,由於保留賬戶沒有新供款,但受託人會將以往作出的供款,按指示繼續投資,所以會收取費用,因此擁有多個保留賬戶並不化算,建議把多個保留賬戶整合,節省成本兼方便管理,更重要是,集中投資可爭取更佳回報。
經濟步入寒冬,市場人士皆認為,來年經濟環境將更加嚴峻,失業的打工仔未必即時找到新工作,若失業的日子或會維持一段時間,則他們的保留賬戶投資組合,或需調整。本來選擇高風險冀能爭取高回報的投資組合,在前景未明、大圍經濟欠佳情況下,加上保留賬戶沒有新供款,投資組合不宜太進取。
葉志良說:「以保留賬戶來說,計劃成員投資策略應以穩健為主,如只選取高風險的股票基金,在金融海嘯下,股市上落波幅大,或會遇上頗大的投資虧損。」他續稱,計劃成員容易忽略保留賬戶,提醒保留賬戶成員也應留意戶口狀況,包括閱讀及理解強積金「周年權益報表」,總結過去一個財政年度的強積金累算權益等,從而了解所選基金的回報,以便適時評估投資組合,例如是否需要重新調整組合或合併多個保留賬戶等。

繼續供款有專人管理

金融海嘯令大部份中高低風險的強積金基金均出現虧損,但強積金屬長線投資,故此現時亦是趁低吸納的好時機,即使暫時失業,計劃成員如有財力,仍可參與自願性供款。葉志良認為,自願性供款有基金經理代為管理,利用平均成本法及不同的投資區域,減低組合波動性,從而分散風險,毋須為市況每日上落而傷神,是在波動市時,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之一,亦可培養儲蓄習慣和良好投資紀律。

累算權益可作支付遣散費

打工仔擔心若遭裁員,僱主會否提取其強積金賬戶內的僱主供款?其實無論是被裁或自行離職,甚或遭解僱,僱主的強制性供款一經支付予計劃受託人,便全屬僱員的累算權益。若然僱主未及時向受託人更新僱員離職資料,受託人會按計劃供款人仍按在職情況處理,若僱主沒有按時供款,受託人會當作拖欠供款,向積金局報告,由積金局「代為追討」。
不過,根據《僱傭條例》,僱主解僱員工,可向受託人申請從員工的累算權益中提取僱主供款部份,以抵銷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餘款則必須保留在僱員的賬戶內。

倘不足支付 僱主需付差額

相反,如累算權益僱主供款部份未能抵銷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則僱主必須支付尚欠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
但另一方面,按照強積金計劃規例,若僱員在犯錯遭公司解僱的情況下,由於僱主不需支付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所以不能動用相關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