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地方的聖誕聯歡會,是反映機構文化的一面鏡子。
舊公司甲經營的是所謂創意產業,除了少數行政部門的同事之外,大部份人都不需要跟隨指定的九五上下班時間,工種獨立兼個人化,那怕員工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能搞定自己的份內事就成。在如此講求點子的相對自由環境中,佳節前的聯歡會都是形式不拘,上級們大多數時候都會主動贊助,與大家好好吃一頓,老死的幾個同事,亦自會發起小圍聯歡,高高興興迎佳節。
舊機構乙的主事人只在商界打過數月工,不諳人情世故的他請同事於在最意想得到的餐廳以自助午餐聯歡,本想與他們邊吃邊打開話匣子,可是卻力有不逮地到第三句便已經又開始談公事。聯歡會遂變成另一個索然無味的例會。
今年參加的聯歡會才叫我大開眼界。早於兩個月前便被口頭詢問會否出席,一個月前收到籌委會的電郵,以公文式的語氣用字通知詳情,最教我驚訝的是電郵裏詳細羅列了各職級人員的「應課繳款」和計算辦法,並表明不出席者亦應該要「繳械」以表示對同事努力的肯定,更提示將會有專人向各位收款。本是自願參與性質的聯歡會以責任制的面貌出現,如斯的理直氣壯,叫我拍案驚奇。更奇幻的是來「收數」的人的態度語氣,就像真的在「追街數」,是我真的欠了他嗎?
只要有條不紊,依足程序就是。機構如是,聯歡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