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學者于光遠先生不久前寫了一本《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講述十一屆三中全會台前幕後情況的書。于光遠是個學者及智囊,他說的台前幕後不是要揭發甚麼鮮為人知的內幕,而是把會場內外、會議前後的言論、思想狀況好好梳理,並把一些重要文件、講話的醞釀、出台過程仔細的作交代。
根據于先生的說法,七八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無疑是個非常關鍵性的會議;但其實在三中全會前,中共舉行了長達三十六天的中央工作會議,在會議中解決了很多妨礙改革開放的重大思想難題,包括否定「兩個凡是」,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確立經濟發展及現代化為黨及政府的核心工作等。于光遠特別提到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的講話,認為這篇講話既為會議作了好的總結,也為緊接着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定調。
鄧小平這篇講話有好些重點,包括讓部份人、部份地區先富起來,解放思想及生產力,盡快解決歷史問題及錯誤特別是文革寃案等。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群眾提了些意見應該允許,即使有個別心懷不滿的人,想利用民主鬧一點事,也沒有甚麼可怕。要處理得當,要相信絕大多數群眾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
三十年過去了,鄧小平說的解放生產力及發展經濟總算有相當成績,但他說要讓人民說話,要聽人民群眾不滿卻沒有做到。事實上從鄧小平到江澤民到胡錦濤幾代領導人在這方面幾乎連一點進步也沒有。鄧小平悍然鎮壓西單民主牆運動,鎮壓天安門民主運動;江澤民打壓異見人士,嚴格控制報章傳媒;胡錦濤全力監察及箝制互聯網的言論,無理拘捕及囚禁維權人士。剛獲得歐洲議會頒發薩哈羅夫人權獎的維權人士胡佳,就因為在互聯網發表幾篇批評中國政府的文章而被判入獄三年半。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胡錦濤昨天公佈的百年大計中,在胡錦濤提出的宏偉目標中,並沒有一絲一毫提到要讓人民有更多發聲的機會,並沒有半點提到要保障人民說話的權利,只是不住強調要長期堅持中共的領導,長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長期保持一黨專政。
然而正如我們一再強調,經濟發展與政治發展及人權發展是有密切關係的。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已令中國經濟從鳥籠中走出來,飛向世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已令中國人民從封閉中走出來,面向世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已令中國社會從一言堂中走出來,邁向多元化。偏偏中共卻在政治上拚命扯着人民與社會的後腿,不讓已眼界大開的人民說出自己的心底話,不讓社會出現自發性的民間團體,不讓人民組織起來為自己的權益發聲,硬要堅持共產黨領導一切。結果,社會矛盾越積越深,人民的怨氣無處宣洩,不同團體及利益之間的矛盾無法有效解決。
當經濟高速增長時,這些矛盾及怨氣還能勉強蓋得住。到現在經濟急劇轉壞,各樣矛盾及不滿將會越演越烈,令政府左支右絀,難以擺平,甚至可能直接動搖社會的秩序與穩定。
為免情況惡化至不可收拾,為了讓中國的發展變得穩定及平衡,中國政府不但要堅持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更要在政治體制上搞改革開放,更要讓人民得到說話的自由與權利。只有當人民有說話的自由時,他們的不滿才可以紓緩,政府官員才會聽得到真正的民意,政策的失誤才可以盡快糾正。政治上的改革開放已經拖延了三十年,中國政府可不要再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