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是美國製造業的支柱,本來美國這龐大市場是美國三大車廠的天下,隨着80年代容許日本車進軍美國,日本汽車憑慳油、造價平的價廉物美優勢,成功迎頭趕過,蠶食美國三大車廠的市場佔有率。金融海嘯引發的信貸危機,更把三大車廠陷入空前困境,而三大車廠本身要為缺乏競爭力,負起無法推卸的責任。
較遲開發環保車
美國汽車一向標榜體積龐大,很少顧及慳油因素。但年初油價失控地飆升,美國三大車廠生產大量的多用途消閒車和貨車,因非常「食油」而令消費者卻步,轉買日本車。雖然美國車廠已研發混合燃料車或電動車,但跟日本車廠仍有一段距離。美國車廠要揹起大量退休員工或被裁員工的福利和醫療開支,把這些開支量化成車廠工人的時薪,三大車廠工人平均時薪為71美元(553.8港元),日本豐田車廠為49美元(382.2港元),足足高日本車廠工人45%。所以共和黨議員堅持要車廠工人明年起減薪,但聯合汽車工人工會拒絕,才令拯救方案拉倒。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