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鉛華盡洗歸於平淡 - 王冠一

國際視野:鉛華盡洗歸於平淡 - 王冠一

美國五大投行中碩果僅存的高盛和大摩,本周先後公佈最新一季業績,虧損數字皆較市場預期為大。但奇怪的是,市場反應甚為正面,高盛股價當日上升6%,尚可說是聯儲局減息後大市向好,但美股道指周三下跌接近100點,大摩仍能扭轉業績公佈後急挫8%的頹勢,倒升2.3%收市,卻令人詫異。
兩家投行的虧損數目相若,高盛蝕21.2億(美元.下同),或每股蝕4.97美元,多於預期的每股蝕3.73元,大摩則錄得23.7億虧損,每股蝕2.34元,遠高於預期的34美仙。相對去年同期表現,自然是高盛更劣。高盛由於沽空按揭抵押證券(CDOs)而獲取巨利,去年第4季仍錄得32億的破紀錄盈利,每股賺7.01美元,股價其後更改寫了新高;相反,大摩去年同期要為按揭資產減值94億,最終出現35.9億虧損,今季的虧損數字縮減至僅12億,其實已大大收窄。
評級機構穆廸於兩家投行業績公佈後,先後調低其信貸評級,高盛由Aa3降至A1,大摩則由A1貶至A2,前景均為「負面」。穆廸稱信貸市場危機持續及經營環境困難,會對其業務構成打擊,但市場視而不見,未知是對評級下調已感到麻木,還是對評級機構的公信力作無聲抗議?

投行光輝日子成過去

從兩家投行的業績細節觀察,一些核心的業務相信已難復盛時光輝,例如包括投資銀行業務的「併購顧問及包銷」,大摩分別下跌了32%和63%,高盛整體亦減少了31%;「固息收入及買賣」方面,大摩蝕12億,已較去年同期的79億大為改善,高盛則蝕34億;至於最賺錢的「資產管理」,大摩因淨贖回而流失了765億,高盛這方面的收入亦減少了19%。
投資銀行精心包裝的糖衣毒藥,經過今次金融海嘯後再乏人問津,信貸市場結冰,資金來源變得不可靠,投行一貫借短放長的做法變得不可行,兩家投行為了求存,已申請轉型為傳統商業銀行,以便直通聯儲局貼現窗,代價則是要接受更嚴格的規管。
大摩積極去槓桿化後,槓桿比率由第3季的23.4倍降至11.4倍,資產亦因而由9870億減至6570億,由此亦可看到,過去金融市場藉着高槓桿興波作浪日子已成過去,短期將不復返。
王冠一
http://www.wongsi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