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或狗 - 塵翎

孩子或狗 - 塵翎

紐約街頭,傍晚或下班時份,最尋常的景象,就是男人拖着一條狗,或推着一架嬰兒車。狗與孩子同樣重要,狗的品種也多,大狗小狗,給裝扮成不同的形貌,穿有趣的狗衣服。孩子也常見,帶孩子出來走的人,對孩子都很友善,鮮見有人當街當巷罵孩子的,就算有扭計的,成人就蹲下來跟他們好好說,很少有粗暴行為。
看一個城市對孩子的友善程度,可看到它如何對待自己的未來。印象中,法國對小孩最優惠,大人帶着小孩出門旅行,坐火車有折扣,入博物館不用排隊,這些禮遇都令小孩變成父母的資產而不是負擔,增加新一代生育的意欲。帶孩子一同玩樂,自己也有享受。
狗在法國,也是好命的狗。隨街小便,出入咖啡店與書店,就像人一樣。紐約的狗,沒有巴黎的狗那麼張揚,不是到處可放任自由出入。
有些人不生孩子,養狗,待狗如孩子。有些人生孩子,不養狗,待孩子如狗。這些故事,時不時都聽見。有時我在紐約街頭,看見一些父母當街調教孩子的方法,是把他們當作成人,講長篇大論的道理,不迴避深奧字眼,把他們當作跟自己可以對話的人。這樣的耐性,或者教育風格,大概是這個國家對個人主義尊重與捍衞的反映。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有生命的個體,值得平等看待,不管是孩子,還是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