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朋友」談政治 - 李純恩

和「小朋友」談政治 - 李純恩

前兩天,《論壇》版的「蘋果批」主題是「和小朋友談談政治」,很有教育意義。
「蘋果批」舉的例子是如果有人用「環保」或者「推動社會公義」作招牌,如何用正確的思維邏輯去分辨真偽。
「蘋果批」雖然是跟「小朋友」談政治,但這個「小朋友」其實不是小孩子,而是泛指社會上所有對政治這東西興趣濃厚但又一知半解的香港人。
對於政治這東西,香港太多「小朋友」。
「小朋友」沒有成熟,好奇心卻很強,「政治」對於他們來說,是新課題,內容新鮮,題目又多,學得一點,就可以朗朗上口,喊出來句句都是鏗鏘有力的口號,扛出來塊塊都是大義凜然的招牌。
對於「小朋友」來說,都是激動人心的玩意兒。「小朋友」閱歷不深,閱歷不深的人特別容易激動,從文藝濫調到政治口號,三五句新詩類的東西就可以把人心火一般煽起來。
人心似火,就不會冷靜,凡事也不會深究,只認死理,以為就是真理。卻不知道許多大義凜然的招牌,如「民主」,如「自由」,如「環保」,如「公義」,如「人權」等等,時常也等同性工作者,任誰都可以上門按鈴,玩一玩的。
如果不知就裏,在街上見人扛着塊大義凜然的招牌,就激動起來,熱血沸騰跑去加入行列,大聲疾呼,義不容辭,一幫到底。結果,扛招牌的人笑了,你自己哭了。
這就是我說「蘋果批」有教育意義的原因。凡事在激動之前,先看看扛招牌人的招數,問多幾個為什麼,分清楚是個義士,還是政客甚至政棍。
這當然是為了「小朋友」好,更重要的是,不要讓「小朋友」被壞人利用,在一塊大義凜然的招牌下,為禍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