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建築面積大過地契所限<br>名門兩摸頂貨遭踢契

指建築面積大過地契所限
名門兩摸頂貨遭踢契

【本報訊】一場世紀金融海嘯,令過去數年熱炒的豪宅急速冷卻,炒家無不損手,部份不甘蝕錢的,嘗試踢契以減輕損失,其中年初以「天價」成交的大坑名門兩個頂層複式,買家以物業建築面積大於地契所限,違反政府批地條款為由,入稟踢契,以追回共逾2000萬元定金。 記者:湯家明、林志光

上述入稟踢契的名門複式,雖然由不同人士持有,但同於今年3月與長實(001)簽定臨時買賣合約,及4月份簽定正式買賣合約,並支付樓價一成定金,現又透過同一家律師行向發展商提出訴訟,市場估計兩個單位是同一組內地買家。

買方圖追定涉2000萬

根據入稟狀顯示,AiZhong(艾忠)及LiNan(李楠)以逾8880萬元購入名門5座57及58樓頂層B室;而YangLiYan(楊麗燕)及YanQi(閰琦)以逾1.136億,買入1座58至60樓頂層A室。他們均指在購買物業時被長實職員誤導,物業建築面積超出地契所限,及後又未有回覆其疑問,最後更被殺定。
長實投資董事黃思聰表示,踢契單位已交予法律部處理,至於該兩伙是否已被收回及準備重售,暫不方便評論。
市場估計上述1座及5座踢契單位,當日買入呎價分別約3.56萬元及3.84萬元。以市傳長實正以意向呎價約2.8萬元,低調放售該兩個複式計,物業已分別跌價約21%及27%。

名門

物業至今跌價逾兩成

律師梁永鏗表示,根據經驗,未曾聽聞以物業建築面積大過地契所限樓面面積為由,而能踢契成功的例子。他說,最近明顯多了踢契查詢及要求踢契的個案,相信是與近期經濟轉差及樓價大跌有關,買家都希望「摷到啲野出嚟,唔想蝕咁多」。踢契的理由可說五花八門,如契約文件不足或不齊備,和簽名有不同等。而踢契又多以千萬元以上的豪宅為主。由於未來經濟及樓市難以好轉,他預期踢契個案會陸續增加。
金融海嘯後,相繼有買家入稟踢契。上月初,由創城國際發展的西貢南圍御采.河堤,以3600萬元購入獨立屋的買家,質疑買賣違反政府批地條款及公共政策,要求撤銷交易及索回360萬定金。
另外,由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家族持有的赤柱崗道3號G屋,9月以7200萬元成交後,買家上月初入稟要求交易無效,及索回720萬定金,入稟狀並無交代原因。

名門兩宗踢契資料

1座58至60樓A室複式 面積:2958方呎
成交價:1.136億元 呎價:3.84萬元 成交日期:3/08

5座57及58樓B室複式 面積:2495方呎
成交價:0.888億元 呎價:3.56萬元 成交日期:3/08

發水爭議
若成功影響深遠

發展商賣樓時,都會將不少豁免計作地契內總樓面的面積,攤分在項目各單位的建築面積內,此已成為不明文規例,此情況一直為市場所詬病的「單位發水」問題,但市場亦接受此種對單位面積大小的陳述方式。今次名門踢契所持理據,正是對此陳述的挑戰,如成功踢契影響深遠,因所有一手樓買家,都可引例,提出取消交易訴訟。

地契總樓面豁免窗台、會所

由政府直接出售,與發展商透過私人協議及換地等批出的土地,其條款內一般都訂明最大總樓面面積,但發展商可根據現行建築及規劃條例,取得不少豁免計入地契總樓面內,如窗台、停車場及通道、看更亭、電機房及住客會所等。另近數年興起的環保設施樓面,如露台、工作平台、加闊走廊及電梯大堂及空中花園等,也獲豁免計入地契總樓面。
然而,建築測量師陳旭明表示,因為現時沒有法例規管發展商賣樓時對單位建築面積的定義,故他們會就上述豁免樓面,或全部、或部份攤分入在單位的建築樓面內,所以所賣出的面積,便會大過地契所限樓面。其實政府最近已向立法會提出諮詢文件,限制發展項目獲批的豁免樓面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