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三通,將令香港中轉角色大受影響。香港貿易發展局預期,經香港轉機的兩岸旅客,一年會減少約四成,有業界指經香港轉口的空運和海運貨品也會大減。
香港貿發局高級經濟師黃醒彪對本報稱,去年有270萬名兩岸旅客經香港轉機,以每架兩岸直航包機載220人,每周有約100航班計算,即一年最多會損失164.4萬旅客,減幅約四成。不過,由於初期未必開足全部航班,相信影響是逐步浮現。但也要看兩岸直航包機的票價,如果經香港轉機的票價較平,仍會有部份旅客選擇經香港往返兩岸。
轉口貨首年流失四成
貨運方面,黃醒彪認為,由於貨運包機航班不多,相信對香港影響很小,但對海運的影響則大得多,因為台商經香港轉口往大陸的貨物以珠三角為主,大陸開放直航的港口幾乎全部有覆蓋,不過現階段較難估計減幅。據悉,去年兩岸經香港轉口的貿易額,佔香港整體貿易額3.4%,即1,800多億港元。
香港物流協會會長黃輔華稱,現時兩岸經香港轉口的貨量,佔本港全年總貨運量的4%,涉及88萬個貨櫃和15.2萬噸空運貨物,隨着海空貨運直航,預計這部份貨量在未來三年逐步流失,首年就會流失四成。
本報記者
話你知:大陸1979年提大三通
「三通」是指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的簡稱,亦稱「大三通」,早在1979年,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出,但因兩岸關係波折重重,一直未能落實,其間只有有限度的兩岸航空包機直航,直至馬英九今年就任台灣總統後,終在昨天全面實現。
在大三通未落實前,福建當局在1992年提出兩岸小規模三通的構想,並在2001年啓動,最初只限台灣金門、馬祖地區居民,可與福建沿海的貨物和人員直接往來,至去年擴大到澎湖群島。航線方面,最早只有金門至廈門,以及馬祖至馬尾設有固定航班,到06年增加金門至泉州航線。
點滴:台集郵迷搶購紀念郵票
兩岸通郵昨首度實施,吸引台灣一班郵票迷搶購「海峽兩岸通郵紀念郵資票」。集郵40年的林先生晨早6時半就到台北北門郵局排隊,他說,通郵首日別具紀念意義,還準備再南下到高雄的郵局買郵票。郭先生則和大陸8個城市的郵票迷約定「互寄」紀念郵資票與首日封(圖)。
點滴:深航三杯雞蛤仔煎奉客
深圳航空為了讓乘坐首班平日包機的旅客感受台灣風味,特別設計了配合台灣旅客口味的飛機餐,有閩南菜和點心系列,例如台灣三杯雞及蛤仔煎等台灣菜式,又有台式肉糭、台灣熱狗腸仔卷等點心和甜品,務求令旅客大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