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伊拉克送你的告別之吻,狗﹗」美國攻打伊拉克五年多,死傷枕藉,埃及電視台伊拉克籍記者宰廸(Muntazeral-Zaidi)看不過眼,趁前日(周日)美國總統喬治布殊(GeorgeW.Bush)在伊拉克展開告別之旅開記者會,向他發射「Nike導彈」──脫下一雙Nike球鞋,狠狠擲向他。62歲的喬治布殊身手靈活,兩次都閃避過球鞋,還以笑話解窘:「這像有人在政治集會上叫囂一樣罷了。」
喬治布殊前日事先不張揚,突訪伊拉克,跟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urial-Maliki)簽署美國駐軍協議和兩國戰略框架協議,強調伊拉克戰後安全改善了,這是他任內第四次及最後一次訪問伊拉克,是一次告別之旅。
沒想到,他告別,竟有人用擲鞋方式「歡送」他。當他在同馬利基的聯合記者會上說「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戰爭還未結束」,準備向身旁的馬利基握手時,台下的伊拉克籍記者宰廸倏地而起,一邊用阿拉伯文怒吼「這是伊拉克送給你的吻,狗!」,一邊脫下球鞋,擲向6米外的喬治布殊。呼嘯,面對第一枚「Nike導彈」,喬治布殊沒懼色,一個低頭,就閃避開了,沒被擲中,之後笑對記者席。
第一隻鞋擲不中,宰廸脫下第二隻鞋,一邊怒說「這是因伊拉克戰爭而變成寡婦、孤兒和被殺的人送你的!」,一邊再將鞋擲向喬治布殊。第二隻鞋餅殺到,馬利基出手擋鞋,喬治布殊一個彎身又閃過鞋餅,鞋餅砸中二人身後的美國和伊拉克國旗,擊落牆壁,發出巨響。
擲鞋記者遭保安痛毆抬離場
兩枚「Nike導彈」發射過程只有三秒,宰廸不斷高呼「狗,狗﹗」,保安及美國特工隨即衝向宰廸,將他按在地上,痛毆一頓後再抬離現場,房間出現一條血路。會場陷入混亂,喬治布殊沒有離開,還繼續保持笑容,呼籲其他人冷靜。
記者追問他感受,喬治布殊展現幽默感:「這像有人在政治集會上叫囂一樣罷了,想引人注意呀﹗我沒受影響。他擲中我又如何﹖真相是,那是一隻10號鞋,多謝關心。我不知道他的動機或想抱怨甚麼,我一點也不怕呀。」這時另一房間傳來宰廸的慘叫聲。
喬治布殊離開會議室後,如常登上專機空軍一號離開,繼續對擲鞋事件發言,「我不知道那人說甚麼,只見到他的鞋底。我想了關於鞋的笑話很久了,但仍未想到個較好的。」他又指擲鞋記者不代表伊拉克人立場,因為在場其他伊拉克記者都面露尷尬之色。
喬治布殊又否認擲鞋是最羞辱對方的說法,反指事件很有趣和很有意思,甚至將事件扯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頭上,指前年4月胡錦濤訪問白宮,在南草坪發表講話時,外面突有一名女子扯高嗓門大叫法輪功口號,「那次更奇怪呀,但這是自由社會現象。」
美聯社/路透社/美國《華盛頓郵報》/美國有線新聞網/法新社/TMZ網站
宰廸痛恨美國 一擲成名
28歲的宰廸早年在巴格達大學畢業,受聘於伊拉克人開設的Al-Baghdadia電視台三年,一直痛恨美國政府。擲鞋事件後,有反美人士將他捧成英雄:「他讓喬治布殊和全世界知道,伊拉克人怎樣看美國入侵。」
宰廸的同事說:「宰廸恨透美國、美軍和喬治布殊。」雖然跟侯賽因獨裁政權沒聯繫,但他去年曾被什葉派槍手綁架三天,到今年初報道美軍轟炸薩德爾城造成伊平民死傷後,開始找機會向喬治布殊擲鞋,今次主動要求上司派他採訪。
反美伊拉克人都將宰廸捧成英雄。「見到攻佔國家的人來訪,這是伊拉克人最自然的反應。」在薩德爾城,人們高呼:「布殊,布殊,聽着:給你的頭擲一雙鞋。」阿拉伯和伊朗電視台則將宰廸擲鞋片段不斷慢鏡重播。
但伊拉克政府怒斥宰廸可恥,要求電視台道歉。電視台指當局做法獨裁,讚揚宰廸是「阿拉伯人之光」,要求當局放人,以示民主。宰廸若被控侮辱到訪國家元首,最高可判囚兩年,他目前仍被當局拘留,調查他有否收受報酬行事。
美聯社/法新社/德新社/cleveland網站
中外政要 多番「中蛋」
‧9/2003:美國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出席競選集會時遭擲雞蛋。他大方地脫下外套,還幽默說:「那傢伙(擲雞蛋者)還欠我燻肉,有蛋怎可以沒有燻肉?」
‧5/2001:英國副首相彭仕國在宣傳活動中被擲雞蛋,不顧身份與對方扭打起來,最後彭仕國不敵,被打倒在地上。
‧3/2000:國民黨輸掉台灣總統大選,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呼籲冷靜時,遭國民黨支持者投擲雞蛋。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