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號球鞋 - 渣估

十號球鞋 - 渣估

布殊總統,突然出訪伊拉克,在記者會上顯露身手,閃避和擋隔伊拉克記者來勢洶洶的「十號球鞋」。
純粹技術分析,該記者犯了打草驚蛇的戰略錯誤。當布殊總統談到伊拉克戰事尚未完結,記者即先站立高呼「來吃我們的告別之吻,你這狗!」才擲出球鞋,儘管射程準確,但仍讓布殊總統在眨眼間驅使肩頸肌肉避過鞋彈。慢鏡播放時,頗有吳宇森加奇諾李維斯在《Matrix》裏閃避子彈的影像感。
這是巴格達版的荊軻刺秦王,記者即場未束手就擒,也許他想到好一個巴比倫文明古國,在零三年給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以「解除大殺傷力武器」為理由之一入侵,至今已近十萬平民死亡,悲壯感頓起,要幹點事。
對政客(或「政治家」)來說,一隻鞋、一條蕉、一杯水、一隻蛋,給你擲個正着又如何?政客上街拉票、站台演說,遭圍堵、喝罵、嘲弄,甚至擲物,幾乎不感意外。擲物者和被擲者的權勢差異,所擲之物隱含的意義,才耐人尋味。記者捨更大殺傷力的武器(例如石頭)而取球鞋,是因為在伊拉克,擲鞋是對人的極至侮辱。當年美軍在巴格達拉倒薩達姆像時,近百群眾一擁而上,向銅像擲鞋,場面壯觀。
如果布殊總統不諳伊國國情,把鞋啪的一聲抓着,繼而反擲記者,便成外交災難。
擲東西本是兒童行為,稚童看到布殊這幕,只會覺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