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政府債券降組合波幅 - 貝萊德

萊德有理:政府債券降組合波幅 - 貝萊德

這場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幾乎是史無前例的,投資者有如驚弓之鳥,只要有任何稍為不利的消息流出,往往會出現恐慌性拋售,投資氣氛陷入谷底,面對動盪的環球市況,投資者腦海浮現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減低波幅、保住回報。想起減低波幅,投資者自然會聯想到投資債券作為避風港,有見及此,貝萊德今日會向讀者解釋債券特性。
債券是傳統的定息收益投資工具,向來被公認為投資風險較低,且有定期的利息收入,每當市況反覆,利率低迷時,資金往往會流向債市。尤其隨着多國央行聯手減息救市,市場已預期減息周期正在開始,減息有助孳息率下降,從而刺激債券價格走高,因此投資者不妨重新審視組合,考慮加入債券,以減輕整體組合的波幅,藉以協助穩定回報表現。在芸芸債券種類中,政府發行的債券的違約風險是相對為低的,因此市場參與情況亦比較普遍,從而有助提高債券的流通性。

通脹滙率影響回報

政府債券首次出現於1693年,由英國政府發行而其用意是籌集資金資助當時對抗法國的戰爭。政府債券主要分三大類,短期國庫券(Treasurybills),期限少於一年;國庫票據(Treasurynotes),期限為一至十年;國庫債券(Treasurybonds),期限為十年或以上。
此外,一些企業如FannieMae和FreddieMac所發行的債券,自獲得美國政府支援後,也被視為政府債券的一種,市場對其信心程度亦因而提升。由於市場提供的政府債券種類繁多,若投資者要全面捕捉全球息口走勢以及找出各項債券的評級,極為耗時,因此讀者不妨考慮債券基金,透過基金經理而參與環球政府債券市場。這類債券基金主要投資在已開發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等的政府債券,風險相對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債券為低。由於這類債券透過投資在不同地區來進一步分散風險,加上具政府擔保,因此信用風險較低,波幅也相對一般債券為低,不過回報亦因而略遜。
最後,貝萊德提醒投資者需要留意其他要素,如國家的信譽評級,滙率及通貨膨脹,均影響債券的回報表現。例如,當美元下跌時,投資於美國債券將獲得較低的回報,其次是存在通貨膨脹的風險,現時許多國家也有發行與通貨膨脹指數掛鈎的債券,以減少通脹風險。不過,隨着商品價格大幅回落,通脹壓力也獲得紓緩,投資者可暫時不用擔心這因素。
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危機,投資者必須小心處理投資過程的不穩定性,透過多元分散的投資部署,致力在動盪市況中建立均衡的投資組合,加入全球政府債券基金便有助平衡風險因素。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