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稱全線恢復供港<br>蒙牛被指誤導股民

宣稱全線恢復供港
蒙牛被指誤導股民

【本報訊】飽受毒奶事件影響,形象及股價急速下滑的蒙牛乳業(2319),上月底「悄悄地」在其內地官方網站發表新聞,內容指旗下乳類產品在本港「恢復了正常供應」,乳品「全線『回歸』商場貨架」。不過,現時本港兩大型超級市場一直未有發現蒙牛產品蹤影,有投資者質疑此舉涉嫌誤導公眾。

7-11藥房已可售

日前有蒙牛投資者向本報投訴,指出一星期前查閱蒙牛內地官方網站,看到上述新聞,稱其產品已經重新在港銷售,他認為此消息可刺激蒙牛股價,便買入蒙牛股票,其後發覺兩大超市都沒有蒙牛產品上架,並非網站所述「全線『回歸』」。投資者深感被騙,認為蒙牛官網發佈不準確消息誤導投資者。
據本報了解,蒙牛網站發佈的新聞日期為上月28日,題為「乳品市場持續回暖 港澳媒體探訪中國乳業」,文章首段已透露「近日蒙牛純牛奶、高鈣奶、酸酸乳等一大批深受香港市民喜愛的乳品全線『回歸』商場貨架,恢復了正常供應,成為第一個在香港恢復上架的內地牛奶品牌……」

蒙牛:兩大超市月底上架

蒙牛財務總監郭偉昌接受本報查詢時澄清,本月初旗下產品已於本港部份7-11便利店、藥房及佳寶凍肉超級市場上架,首要為高端產品特侖蘇。他續指,本港兩大超市已經準備就緒,待產品從內地到港後,估計年底前旗下產品將陸續於兩大超市上架。
自從9月爆發毒奶事件後,蒙牛形象直插谷底,證券界紛紛唱淡其盈利前景,股價一度低見6.03元。由於蒙牛內地產品銷量恢復進展理想,證券界正重新評估其盈利前景。
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估計,今年蒙牛虧損8.88億元,主因回收成本料逾20億元,但蒙牛內地銷量現已恢復接近七至八成,速度較預期快,旗下高端產品受影響較微,預期明年可轉虧為盈,賺8.33億元。大摩將蒙牛的評級由「減持」調高至「增持」,目標價維持13.5元,較上周五收市價9.43元,有43.16%上升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