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軍球會盃」在東京揭幕,見證了日本主辦這項國際足球盛事達28年。回顧這四分一世紀,「豐田盃」形象深入民心,日本藉此帶動起飛的足球事業,絕對值得借鑑。
日本自1980年開始,把未受重視,勞民傷財的「洲際盃」冠名為「豐田盃」,邀請歐洲與南美冠軍球隊在東京踢一場過的生死戰,決定世界冠軍誰屬。此舉對該國的足球生態,起了劃時代的意義。
須知日本戰後受美國影響甚深,當時最受觀眾歡迎的運動,傳統的有相撲,新生的有棒球;足球項目不論在成績與普及性方面,統統未上軌道。
但引入每年一度的「豐田盃」後,由於屬世界頂級的賽事,對觀眾的吸引力大增,亦同時讓日本國內的球員與球會親自體會最尖端的足球大戰。讓人民大開眼界之餘,亦迅速增加了觀眾的認受性。
同期,日本國內進行了足球架構的改組,把球會職業化,加強推行青訓,引入高質外援,終於催生了「日職聯」,進而把足球推展成全國重視的運動項目。
贊助層面靈活快速
一個「豐田盃」的贊助計劃,讓足球在日本開枝散葉之餘,更因為這是一項國際大賽,同時把日本成功帶入世界足球的版圖。從此,不論歐洲或南美冠軍,都知道他們年底有這個「日本之約」,勝者足可揚威,敗方亦贏得一個豐富的旅程。
我曾親身感受「豐田盃」的氣氛,不論參賽的是AC米蘭、聖保羅、巴塞隆拿或小保加,當地球迷搖旗吶喊的激動場面,都叫人一見難忘。這種濃厚的牽引力,亦足以鼓動日本國內的球員,向着更高的足球水準,努力邁進。
跟日本的發展相比,國內的足球成績、聯賽水準,都亟待改善。撇開人事或架構的問題不談,以目前中國的國力,引入一些高水平的國際賽事,讓球迷與球員觀摩學習,其實刻不容緩。外隊表演賽往往有如做「騷」,沒有實際效果。
明年開始,「世界冠軍球會盃」的賽事,將移師到阿聯酋舉行兩屆,意味着其他國家亦可申辦。中國可以效法日本設立「豐田盃」,藉商業贊助與國際足協掛鈎,把這項盛事長遠一點地引進國內主辦,其實不是沒有可能。
由今屆開始,東南亞國家錦標賽,已經由「老虎盃」演變成「鈴木盃」,可見日本在贊助足球方面的想法,靈活快速。中國足球,請不要停下來。
【潘源良】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