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 - 陶傑

人格魅力 - 陶傑

領袖人物,在公眾場合,該穿什麼衣服,打什麼顏色的領帶,形象賣相,開始成為東方社會的話題。
在暴發的社會,「領導人」的西裝是新的,剪裁是工整的,領帶是光鮮的,塗了髮乳的一頭染黑了的髮,也是一個樣而發亮的。
魅力不止是衣裝,沒有人格,多光鮮的西裝和領帶也沒有用。台灣總統陳水扁關進土城那一天,一身西裝,還結了一條淺綠的領帶,鼓勵台獨。然而當裏頭爛了,人民看得清楚,外面再光鮮也枉然。
一九六○年,法國總統宣布讓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獨立。然而阿爾及利亞的一批極右的法國愛國軍官不服。他們不滿戴高樂分裂國土。他們認為,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自古以來」都是法國領土的一部份,總統讓這些由當年拿破崙之後併吞的殖民地獨立,大逆不道。「愛國」的大旗舉起來,法國人都覺得有點道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阿爾及利亞的愛國法軍譁變,以國家的名義,宣布不讓阿爾及利亞獨立,向叛國者戴高樂開火。
這等同造反了,局勢很緊張。法國人都盯着戴高樂,看這位領導國民打敗過納粹的國家英雄怎麼辦。
足足有幾天,總統府一直沉默,戴高樂沒說話。直到有一天,晚上八點正,全國電視中止節目,戴高樂出來了,他要向全國講話,電視直播。
不露面多天的戴高樂一出場,法國人都呆了,原來這位老總統,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穿過的那套深黃的舊軍裝。這身軍裝,是戴高樂在領導地下游擊隊抗擊納粹時的舊行頭─在新聞圖片上,當戴高樂在倫敦,向法國人廣播,鼓勵大家反抗納粹時,就是這套熟悉的舊軍裝。
這套舊衣,體現了國民的回憶:在人人面前的,是一位民族英雄和國家的救主。現在,這位老家長開腔了,大家一下子沉默下來。
然後戴高樂開腔了,他解釋為什麼要讓北非獨立,因為時代變了;為什麼阿爾及利亞應該自主,因為北非本來是武力搶來的,不是法國的領土。然後,戴高樂用低沉的聲調高呼:「法蘭西萬歲」,張開雙臂:「法國的每一位公民,請幫助我!」
這時,法國人都感動了,他們走上街頭,聲討叛軍。一套舊軍服,而不是一套新造的西裝,沒有領帶,沒有染髮,體現了戴高樂的魅力。
魅力要「人格」來支撐,一套舊軍裝,盛載的是國民共同經歷的戰鬥歲月。領袖沒有人格,何來魅力?這是東方許多社會引用「外國有先例」的時候忽略了的重要內容,因為聲色犬馬什麼都有外國先例,但是不貪污,不把國民當儍瓜的領袖人格,在暴富的這一邊,唯獨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