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辦買賣託管 本金當回報<br>「龐氏騙局」暴露證監會無能

包辦買賣託管 本金當回報
「龐氏騙局」暴露證監會無能

馬多夫的「龐氏騙局」(PonziScheme)至少經營了十多年,為甚麼到炮製出一個500億美元大洞才全盤揭發?是他的掩飾得特別高明,整個騙局天衣無縫?還是美國證監會監管不力,見到疑點也輕輕放過?

定期發月結單 減客戶疑慮

投資者或多或少被馬多夫的大名影響而上當。一般「龐氏騙局」都用非常高的回報率吸引人,馬多夫卻比較現實,一年約10%,卻在大市升跌都有穩定回報。他定時向投資客戶發出詳細的月結單,有時一個月列出幾百次股票買賣,投資客戶要拿錢又是幾日到手,不會起疑心。
馬多夫投資公司的營運方式,又令他可以黑箱作業,外人難窺全豹。他的投資業務到了2006年9月,才向證監會註冊成對冲基金,之前一直是在自己的證券行秘密代客投資。證監會督察定期審視經紀業務,未必發現不尋常之處。證券業自律監管機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又管不到投資顧問公司。
此外,一般對冲基金會將所持證券交給銀行或經紀行託管,外間的核數師可核查是否真有其事,馬多夫卻是買賣和託管一手包辦,就只靠一家小會計師樓核數,但那家會計師樓全公司上下只有三人,辦公室只有234平方呎大,監管力成疑。就這樣,馬多夫投資失利後,將新客本金給舊客當回報,對外繼續聲稱有雙位數回報,吸引更多新客送錢上門填數,直至爆煲為止。
馬多夫的掩眼招數雖多,但他出奇地穩定亮麗的回報、不公開的投資策略、核數機制弱等問題,都不時讓外人嗅出不妥氣味。波士頓一名同行對手認為他造假,1999年起向證監會舉報他,但證監會周五表示執行部去年完成有關調查時,並不建議再跟進。
證監會官員其實在1992年也曾懷疑馬多夫搞「龐氏騙局」,當時卻查不出有問題。無論證監會是否受1992年調查徒勞無功影響,美國消費者聯合會認為,事件「令人懷疑證監會執行部的質素」。
美聯社/《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