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教練無權買人累事

特稿
教練無權買人累事

要了解NBA易帥風潮為何越吹越烈,必先明白球隊的運作。聯盟只有極少數教練如普波域治,能身兼教練和球隊總裁兩職,隨心所欲買人;其他球隊大多把買人和用人兩權分立。

白蘭特「排擠」隊友

球會的總裁及總經理,會因應球隊需要、揣摩班主心思,從而買入適當人選;至於教練亦有權表達意見,但採納機會不多,除非你是積遜教練,德高望重且是班主的準女婿。教練主要工作,其實是為不當的買人政策「執手尾」,又或成為犧牲品。
76人上季季後賽曾以快攻打法,令活塞措手不及,可惜引入白蘭特後,全隊頓失方向;這位明星前鋒表現未達預期,其霸佔低位的打法,亦「排擠」了中鋒戴林比特,以及擅於入楔的伊古達拉。從被迫到弱邊搵食的戴林比特,得分跌至近6季新低的5.8分,可見球隊進攻失衡。
卓斯在季前已指出,球隊要簽入3分射手,才可解決以上問題;可惜球會總裁史堤芬斯基一意孤行,寧願簽入「名牌」白蘭特,而非改善球隊3分起手及命中率均排在聯盟最尾幾位的弱點。
正如太陽簽入奧尼爾後「兩頭不到岸」,最終承受苦果的,一樣是教練波特,而非總經理卡爾;在今時今日的NBA,教練已注定成為代罪羔羊。
仙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