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危機重重、交通工具及建築物欠缺適當設施,一直是阻礙殘疾人士融入社會和參與經濟活動的主要障礙。雖然屋宇署、規劃署和運輸署分別制訂設計手冊,規管社會必須具合符標準的殘疾人士設施,但實際情況與理想中的無障礙都市還有很大差距。
殘疾設施仍落後
香港復康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李子瑜指出,坐輪椅的殘疾人士如要外出,10年前是重大考驗,因為街道和建築物欠缺斜道,巴士沒有斜台,也難以登上渡輪。隨着政府和社會逐漸關注殘疾人士的權利,香港在締造無障礙都市上有長足發展,但相對其他先進國家,仍慢了10年。加設殘疾輔助設施無疑牽涉成本,但除了涉及資源,還與市民對殘疾人士的態度有關。
他續稱,在香港過馬路時,市民甚少伸出援手,但在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家,當有殘疾人士過馬路時,即使未踏進斑馬線,車輛都會停下讓殘疾人士先過路,香港在這方面明顯有待改善。香港要成為無障礙城市,須加強公眾教育。
「生活存關愛」逢星期二晚7:30pm至8:00pm於港台第五台播出。
網頁: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5/lifeis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