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罷駛抗議,政府一名問責運輸的副局長不見了,被指為失職。
副局長本來是新聞工作者。聘用「傳媒人」,是特區政府近年的「改革」,他們認為,像美國白宮一樣,政府發言人、演詞寫手,都是從新聞界聘來的,「人家美國都是這樣」,讓我們也模仿。
不錯,美國的月亮確實比東方的圓美,連中國的奧運跨欄跑金牌,扭傷了腳,無論這位大哥平時嘴巴上怎樣「愛國」,也不會相信中國的醫生,巴巴的跑到美國去醫。在性命交關的時候,你就會現實起來,收起一切口水花的泡沫,知道無論如何,還是美國和英國的那套好。
人家美國白宮,也聘用新聞界當高官,但關鍵是什麼叫「新聞界」。奧巴馬的競選團,有一個叫鮑華的女子,也是新聞工作者。
她在愛爾蘭出生,九歲移民美國,在耶魯畢業後,到巴爾幹半島當戰地記者,這一年她才二十三歲。
在南歐,她目睹了塞爾維亞軍隊種族滅絕科索沃回民的罪行,回到美國之後,寫了一本書,從塞爾維亞到非洲的盧旺達,扯到百年前阿美尼亞的種族滅絕,深入分析這一門人類最深廣的罪惡因由,並贏得普立茲新聞獎。
一個新聞工作者,有沒有實力,除了看他的往績,還要看服務的機構。鮑華曾經為波士頓環球報和英國經濟學人當記者。鮑華的著作,由於是年輕人手筆,比較浪漫一點,她有時把戰爭交火中誤殺的平民也列入政府蓄意的種族滅絕的犧牲之中,受到學者批評。
但很明顯,這位大姐是左派的知識份子。奧巴馬看中她,不是因為她新聞工作的一張擲地有聲的CV,而是她在新聞工作中,顯示了她的觀點和信仰──不要搞錯,新聞工作者一點也不要「中立」和「客觀」,在正義和邪惡之間,永遠要選擇立場。鮑華是一個有明顯信仰和立場的記者,所以奧巴馬把她召入團隊,下一步,看能不能入閣。
崇尚「外國有先例」的人,首先要明白「外國」是怎麼一回事,外國的月亮,為什麼比自家的圓,外國的醫生,為什麼在骨節眼上,更能有醫好中國金牌選手的腳傷的信心。還有,再過十年,這個政府要挑新聞工作者當副局長,將會是曾經追蹤藍潔瑛和偷拍葉翠翠之間的兩大狗仔精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