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外(688)近期炒起,原來是為供股作出部署,內房股財政受壓力已可預料,而具國企背景的中海率先供股集資,則出人意表,昨日急跌8.6%,表現遜於同業。
中海建議供股集資,每25股供1股,每股供8元。供股權不可轉讓,亦不安排上市買賣,可申請超額認購,但為湊足零碎股為完整買賣單位的申請將不獲優先處理。
降低淨借貸比率
中海大股東持有51.69%,已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諾按配額供股,其餘部份由大股東公司包銷。
供股價相當於公佈前股價12.04元折讓34%,或較理論除權價11.88元折讓33%,在弱市中供股,通常折讓較大。集資淨額約24.8億元,將用作額外營運資金以鞏固財政狀況。
於今年6月底,中海淨借貸約175億元,淨借貸比率由去年底的30.2%升至57.5%,於供股集資後,淨借貸將降至約150億元,淨借貸比率將降至33%,是資產增而借貸減的效果。
中期業績於8月中公佈,當時表示淨借貸比率已降至50%左右,以此推算,供股集資後,淨借貸比率應降至28%。儘管中海規模大,大股東為國企,但淨借貸比率57.5%也是過高,而28%則相對較為合理。由於財政狀況經常在變化,有關比率是滯後數據,目前實際數據未有透露。
中海上半年業績仍增長68%,所定的樓宇銷售額目標不必作出修正,反映對銷售的信心,雖然前景展望不明朗,但在香港而言,中海仍居內房股龍頭地位,大股東全數承諾供股,亦由其附屬公司包銷,亦顯示對中海未來的信心。
近期內房股消息多多,但可以實現的措施,只是地方政府對內房的策略,中央政策仍然是保持健康發展,並無特別扶助計劃,相信無意作出干預,因此,內房股未來的走勢仍應較為保守,大股東立場與小股東有別,不一定跟隨大股東決策。
放棄供股攤薄有限
供股價是折讓大,但供股亦會涉及碎股(除非持有5萬股或其倍數),以後沽售亦有折讓。
供股權不上市買賣,似是強迫供股。公告提及申請發售股份的邀請(是指供股權)不得轉讓,亦不可放棄(此說相當含糊),有若干誤導,並無強迫供股之理。
小股東為免麻煩處理碎股,可放棄供股,供股比率低,攤薄的損失相當輕微而已。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