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前幾天來電郵問在那兒可以買到《魯班經》這本書,他希望把書送給父親做禮物。我當然立時回覆,並希望這位讀者的父親喜歡這份禮物。
看《魯班經》的時候也有想過是不是該買一本送給老爸,讓他懷緬一下這位木工的祖師爺。很快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倒不是因為書價貴,是不想觸動老爸的痛處。
他是一個不識字的人。
從懂事開始就不時聽到老爸抱怨自己沒有拜過聖人,盲字也不識幾個。多喝幾杯後他老說若果讓他唸一、兩年書,多識幾個字,他便「曉飛」,不用單單守着一個小工場。
或許是因為老爸對讀書識字有這樣的信心及執着,他常常叮囑我們要好好唸書,將來可以拿着筆搵食,不用像他那樣每天「揸鐵筆」拆木箱,流着一身汗。
老爸雖然不識字,他對字體是否端正有力倒是很講究。還記得初中時候要替他開單向客戶收錢,每次他看到我寫的「符」都搖頭嘆息,有時更禁不住說你唸了這許多年書怎麼寫的字東歪西倒,一點勁也沒有。在他心目中,唸書跟寫字是一回事,字寫不好肯定書也唸的不怎麼樣。對於老爸的批評,我實在無話可說,只好盡快寫好單讓他簽名了事。
到後來工場結束了,不用再開貨單,也不用再跟甚麼洋行打交道,還以為老爸不會再在意是否識字。但原來他是很在意的,還因此而不肯參加社區中心的活動,不肯跟老媽參加教會的活動。他說,不管自己穿的怎樣光鮮,不管自己言語怎樣有禮,都掩不住自己不識字的事實,都遮掩不了那份不識字的心虛感覺。「人哋唱詩歌,自己擘大口得個窿好醜嘅!」
記起這樣的說話,決定魯班師傅誕請他飲茶算了,《魯班經》還是不送給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