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里」和革命滄桑 - 李碧華

「百子里」和革命滄桑 - 李碧華

近日有個音樂劇《旭日》,在孫中山紀念館演出。地點如此冷門?原來與歷史有關,講的是叛逆青春後生可畏之國父。其革命思想源自香港?很多不知道。更多人不知道香港有「中山史蹟徑」,均當年革命同志以及「四大寇」同游共息故地。
我們以前住中環,但從沒想過煞有介事地在荷李活道上下一帶走一趟。反而見外來遊客拎着地圖相機熱心訪尋,有點汗顏。
這中山史蹟徑以史事方式展示國父在香港求學、受洗、結盟、反清、習醫種種活動,關係密切。已是舊址部份甚至面目全非,包括當年的拔萃男校、同盟會招待所、美國公理會佈道所、皇仁書院、中央書院、楊耀記(革命同志聚首老店)、雅麗氏醫院、道濟堂、興中會總部、杏讌樓西菜館、中國日報報館、和記棧(革命機關所在地)……
還有一條神秘掘頭巷,喚「百子里」,與子孫綿密無關。斜坡上有座古老的百子樓,周邊全是舊唐樓包圍,形成中間一個天井。
百子里平台,是「輔仁文社」原址,1892年創立,本為民營教育機構,師生常聚一起談論中國政治,研究革命,策劃行動,推翻滿清。核心成員當然包括孫中山。
走過長年陰森的石級小路,無人留意也不了解它的滄桑、熱情和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