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錢。」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經竊聽調查,揭發51歲的伊利諾州州長布拉戈耶維奇(RodBlagojevich)以權謀私,將奧巴馬當選總統後懸空的伊州聯邦參議員議席,以價高者得方式兜售,更厚顏無恥向爭做議員的人說,「只要付鈔,就可以玩」,又用粗言"motherf***ker"大罵奧巴馬阻他發財,盡顯貪官嘴臉。這宗賣官鬻爵案震驚全美,聯邦檢察官形容是「瘋狂的政治貪污罪行」,可將林肯都氣得從棺木中彈出來。
奧巴馬出任伊州聯邦參議員五年,當選總統後辭職。按照法例,懸空參議員席位由州長委任人選接替,布拉戈耶維奇卻視為「黃金機會」,要求爭任參議員的人,替他籌集數百萬美元的競選經費,或安排他出任閣員、非牟利組織主管,或安排他妻子帕特里夏(PatriciaBlagojevich)任公司董事,年薪15萬美元(116萬港元)。
「只要付鈔,就可以玩」
FBI五年前已開始調查布拉戈耶維奇出賣政府職位,今年10月更在他的辦公室和家中裝了竊聽器,竊聽他跟幕僚長哈里斯(JohnHarris)、顧問和爭着出任參議員的人的電話通話。當局沒公佈肯用錢買參議員席位的人身份,僅以「候選人5號」作為代號。據傳媒之前公佈,填補奧巴馬參議員空缺的熱門人選,包括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杰克遜(JesseJackson)和眾議員戴維斯(DannyDavis)。
案情透露,「候選人5號」10月31日派代表和布拉戈耶維奇接觸,布拉戈耶維奇明目張膽說:「只要付鈔,就可以玩。如果我讓他(5號)當選,他要籌得數百萬美元(競選經費)。」他跟幕僚長哈里斯通電話,直言不滿州長年薪僅得17.7萬美元(137萬港元),表明要賺到25萬至30萬美元(194萬至233萬港元),又希望年底可籌得250萬美元(1,940萬港元)競選經費。一句話:「我要錢。」
布拉戈耶維奇形容委任參議員人選是「黃金機會,不能白白送出。」若沒人願「高價」接洽,他或任命自己做參議員。上月3日,他向助手A說:「我要將參議員一職留給自己,這樣才有更多油水。」他說,州長工作纏身,隨時被議員罷黜,一旦當上參議員,就有更大資源抗衡司法,甚至有機會在2016年選總統。
罵奧巴馬「他媽的,幹他的」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布拉戈耶維奇表現雀躍,向一名副州長透露,希望加入奧巴馬內閣,瞄準能源部長、衞生和公共服務部和駐外大使等職位。哈里斯更向他進言,可讓奧巴馬推薦他擔任蓋茨和畢菲特的私人慈善基金主管。
但受到負面新聞影響,他上月11日坦言入閣機會渺茫,又知道奧巴馬屬意「候選人1號」填補自己的參議員空缺,斷他財路,氣得罵他是「他媽的,幹他的!」到「候選人1號」放棄空缺,他重提自己或「候選人5號」做參議員。但為掩人耳目,他吩咐有關人士不能用電話,要面對面說清楚,因為「全世界都在偷聽」。
報道他貪污 施壓炒記者
由於《芝加哥論壇報》記者報道他涉及貪污案理應辭職,布拉戈耶維奇又濫權要求擁有該報的論壇公司炒掉記者,否則會「陰亁」該公司,州政府不會協助該公司出售棒球場。論壇公司本周一申請破產保護。
FBI掌握足夠證據後,前天(周二)拘捕布拉戈耶維奇和哈里斯,兩人其後獲准保釋。他們被控貪污和欺詐兩項罪名,最高可判入獄20年和罰款25萬美元(194萬港元)。
美國聯邦檢察官菲茨杰拉德(PatrickFitzgerald)形容:「參議院席位竟被掛上出售字牌,這是瘋狂的政治貪污罪行,連林肯都會氣得從棺木中彈出來。」FBI形容布拉戈耶維奇說話粗鄙,似黑社會大佬,滿口金錢,盡顯貪婪。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布拉戈耶維奇貪污事件
‧要求有意角逐參議員人士,或替他籌集數百萬美元的競選經費,或安排他入閣出任能源部長或做駐外大使,或推薦他做蓋茨和畢菲特私人慈善基金主管
‧要求有意角逐參議員人士,安排他妻子帕特里夏出任公司董事,年薪要有15萬美元(116萬港元)
‧向工會SEIU表示,只要他們支持指定候選人,即可從奧巴馬那裏獲得好處;他本人則要擔任跟SEIU有關的「ChangetoWin」組織的全國總裁
‧通過審批政府工程合約、州政府撥款和政府職位時,向申請人索取利益,如向他的競選組織「布拉戈耶維奇之友」捐款
‧《芝加哥論壇報》記者早前指他涉及貪污案,他威脅報社老闆炒掉記者,否則會「陰亁」他們
貪污語錄
10月31日
「只要付鈔,就可以玩。如果我讓他(5號)當選,他要籌得數百萬美元(競選經費)。」——跟「候選人5號」代表接觸時說
11月3日
「我要將參議員一職留給自己,這樣才有更多油水。」——向助手A說
11月4日
「我像一個經紀,將免費產品變成價高者得。」——向幕僚長哈里斯說
11月5日
「這是黃金機會,不能白白送出。」——形容參議院空缺能讓他賺錢
11月7日
「我要錢。」——向哈利斯直言
11月11日
「他媽的,幹他的!甚麼都沒有?幹他的!」——知道奧巴馬「候選人1號」不給他着數時,用粗話"motherf***er"
12月4日
「你一定要小心說話,因為所有人,全世界都在偷聽。你明白嗎?」——向籌款人A說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