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啓德發展計劃動工在即,政府繼早前發掘出百多年清朝所建的部份龍津橋,又在宋皇台毗鄰發現一批瓷器碎片,初步考證是800多年前宋朝的瓷器,相信當時已有人居於附近,政府將會把龍津橋遺蹟保留,亦研究可否把宋代瓷片修復,讓古物重現世上。 記者:呂焯均
土木工程拓展署昨公佈啓德發展計劃的環境評估報告,若獲環境保護署通過,最快於明年3月動工,建造這個面積達328公頃的新城市。區內有寬闊的生活空間、都會公園、奧運級數的體育館、郵輪碼頭、旅遊和商業設施、寫字樓和住宅大樓。
硬珊瑚移往西貢
環評報告透露,研究人員在北停機坪發現龍津橋遺蹟,將會原地保留。宋皇台毗鄰亦掘出宋朝瓷片,現正進行更深入的考古勘察和搶救發掘。現有宋皇台石刻具文物價值,但因發展規劃需要,宋皇台將會遷移。
報告又指出,啓德跑道尾有九種本港常見的鳥類出沒,包括鷺鳥、麻鷹和褐翅鴉鵑,牠們並非棲居於此,但可能受發展計劃滋擾,未必再在該處活動。研究人員又在跑道尾對開的水域發現一種硬珊瑚,名為捲曲黑星珊瑚,也是本港常見,將來會遷移往西貢。觀塘、九龍灣一帶水域是已知的捕魚區,具中等至偏高的漁業價值,啓德、土瓜灣的漁業價值較低,但工程期間捕魚區會暫時消失。
倡用生物除污法
啓德現有的海床和土地污染是嚴重的環境問題。研究人員指由於跑道尾要建郵輪碼頭,海床要挖出138萬立方米的沉積物,屬受污染淤泥,需運往東沙洲污泥棄置坑傾倒。啓德明渠出口和觀塘避風塘不會挖走海床沉積物,但會以生物除污方法緩解臭味,同時,跑道近停機坪一邊會挖開600米長,把跑道分成兩截,上面蓋建大型平台和都會公園,水域則讓維港水流自然冲刷避風塘。
位於前飛行服務隊總部及飛行總會近400立方米土地含油污及重金屬污染,研究人員建議採用生物除污法;以及石屎混和污泥,令污染物與石屎一起凝固,不會造成污染。
啓德發展計劃出土文物與環境影響
出土文物
‧挖出800多年前宋朝瓷片
‧挖出100多年前清朝建造的龍津橋
污染
‧海床挖出138萬立方米沉積物,運往東沙洲污泥棄置坑
‧前飛行服務隊大樓及飛行總會土地挖出約400立方米含重金屬或油污泥土,需生物處理或用石屎凝固
生物
‧9種本港常見鳥類常在跑道尾出現:小白鷺、大白鷺、牛背鷺、夜鷺、倉鷺、池鷺、鸕鷺、麻鷹、褐翅鴉鵑
‧砍伐1,363棵樹,將來會重新種植6,000棵樹
‧遷移細小的珊瑚群落捲曲黑星珊瑚往西貢
‧啓德至土瓜灣捕魚區暫時消失
資料來源:啓德發展計劃環境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