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BK病毒專攻腎臟

變異BK病毒專攻腎臟

【本報訊】人體會潛藏着一些病毒,一旦體弱就會發動攻擊,其中一種名為BK病毒,九成人口都帶有。香港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一種基因變異的BK病毒,入侵性特別強,令換腎病人出現間質性腎炎,最後要把移植的腎臟切除。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特別類型的BK病毒,一般抗體檢測難以找到,需以基因排列才能現形。

BK病毒潛伏人體

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副教授陳國華表示,大部份成年人都帶有BK病毒,潛伏在輸尿管及膀胱內,健康正常人士不會因為帶有病毒而患病,但移植腎臟的病人會因為免疫力受壓,病毒會大量增加引起毒血症、間質性腎炎甚至腎衰竭,約一成換腎病人會因BK病毒而出現間質性腎炎。
但一般的BK病毒可透過抗體測試找到,只要調節患者的抗排斥藥物及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治療間質性腎炎。但一名27歲在內地接受移植腎臟手術的男子,手術後八個月腎功能轉差,到澳門的醫院醫治,該院把病人的腎組織送到本港瑪麗醫院檢測。
參與檢測的瑪麗醫院病理部顧問醫生陳雙煒指出,初時為該病人的腎組織進行BK病毒抗體測試,卻呈陰性反應,最後要透過電子顯微鏡及基因測試,才能「揪出元凶」,找到名為「Kom-3型」的BK病毒,屬全球首宗由此型號的BK病毒引起的間質性腎炎。
他相信此型號的BK病毒是因為基因變異,增強攻擊力,誘發更嚴重的間質性腎炎,該名患者在抽取活組織兩個月後,就演變為腎衰竭,最後要取走移植的腎臟。故若換腎病人腎功能出現異常,應接受腎組織病毒檢驗及早找出病毒,輔以針對抗病毒治療,保存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