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精神和團體迷思 - 李怡

團隊精神和團體迷思 - 李怡

唐英年在「不包機又包機」的談話中,把「集體意識」與「團隊精神」混為一談,說處理港人滯泰事件是「集體負責」,「亦體驗了整個團隊的精神」。
團隊精神,源出西方觀念,即teamwork,講的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團隊精神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要揮灑個性、表現個人特長,勇於承擔個人責任,來保證達成共同的任務目標。
集體意識,在西方文明的政治觀念中,就不是好事,英文叫groupthink,有人譯作群體思維,也有人亁脆譯作含貶義的「團體迷思」或「團體盲思」。美國新當選的總統奧巴馬在組織他的執政團隊,表示他要找一批個性強、意見也強的人一起進行腦力激盪,他說他讀了不少有關美國總統的史書,不希望白宮變成一個沒有挑戰性的groupthink場所。
所謂groupthink,是指團體在決策過程中,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使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一些值得爭議的觀點,有創意的想法或客觀的意見不會有人提出,或者是遭到忽視與隔離。團體迷思會導致團體作出不合理,甚至是錯誤的決定。部分成員即使並不贊同團體的決定,但在團體迷思的影響下,也會順從團體。
縱觀特區政府近一年多來的連番失誤,幾乎所有的決策都出錯,即使是拋出「派糖」這樣的有利市民的政策,也搞出「外傭稅」這個大頭佛,顯然是整個執政團隊都已陷入了「團體迷思」之中。
中共執政強調「集體意識」,核心其實就是「服從中央」,埋沒個人的創見。鄧小平曾形容中共高層會議往往「鴉雀無聲」。
「莫非定律」形容團體迷思之下的委員會,是「有十二個胃卻只有一個大腦」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