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ader》由德國同名小說改編,作者是法律教授兼法官施林克(BernhardSchlink),小說1995年在德國出版,獲德國高中和大學列為大屠殺文學教材。《TheReader》導演史提芬多爾形容,「沒有一個德國人未看過」這本書。它被繙譯成37種語言出版,也是第一本登上《紐約時報》最暢銷小說榜的德國小說。
1944年出生的作者施林克,要透過小說中的男主角Michael,表達出戰後出生的德國人很難理解大屠殺為何會發生,也無法想像大屠殺怎麼可以殺死逾600萬猶太人,那種難以理解和想像不到,就像Michael難以理解給他性啓蒙的Hanna怎麼會是個「女魔頭」。
被批評簡化歷史
施林克在書中說,他想同時理解和譴責Hanna的罪行,但卻不可能,因為要理解就不能譴責。矛盾的心情也是德國戰後一代對納粹罪行的寫照。但他這個立場被批評簡化歷史,誘使讀者同情作惡者,有論者更指「不能分辨真實和虛構與善惡的人」,不宜讀這本書。施林克卻提出一點觀察,批評最厲害的人是自己同齡人,老一代和戰時一代卻沒那麼批判。這點觀察,又值得探討了。
美國《紐約時報》/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