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ader》演納粹戰犯 與少年翻雲覆雨<br>影評人狠批琦溫斯莉赤裸美化大屠殺

《TheReader》演納粹戰犯 與少年翻雲覆雨
影評人狠批琦溫斯莉赤裸美化大屠殺

歷史醜惡和電影光影交錯,黑暗會變成光明嗎?英國女星琦溫斯莉(KateWinslet)在新片《TheReader》(意即「閱讀者」)飾演納粹戰犯,大有機會憑此片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封后。但電影還未上映,已引起激烈政治爭議。美國著名影評人芬奇(CharlieFinch)譴責片中用大量裸露鏡頭和女主角經歷,將納粹大屠殺暴行淡化了。

電影《TheReader》講述琦溫斯莉飾演的女主角HannaSchmitz,二戰時是德國納綷黨衞隊的成員,被派到外號「死亡工廠」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當守衞,將300名猶太人活活燒死。戰後,她隱藏身份,在海德堡的電車站當售票員,遇上由德國新演員DavidKross飾演的15歲少年Michael,發展出姊弟戀。兩人有多場激情戲包括鴛鴦浴,每次翻雲覆雨時,目不識丁的她都會要求Michael朗讀文學小說給她聽。

琦溫斯莉在電影《TheReader》中飾演納粹戰犯,更與少男發展姊弟戀,題材備受爭議。
互聯網

《TheReader》中有多場性愛戲,翻雲覆雨後,男主角在床上、在浴缸中讀書給目不識丁的女主角聽。
互聯網

女主角被揭身份入獄

電影上周在美國紐約舉行試映會,50多位名人獲邀出席,包括在影評界極具影響力的芬奇。他在會後的問答會上直斥:「這是一齣不誠實、操控性的電影,利用琦溫斯莉的胴體,製造出人們對一個令人反感的角色報以同情。」他指摘導演史提芬多爾(StephenDaldry)「沒有展示大屠殺的恐怖,反而令觀眾看到一個漂亮的大屠殺,它全是性」。
上半部場面綺麗,《TheReader》下半段講述少年長大後攻讀法律,長大的角色改由賴夫費恩斯(RalphFiennes)擔演。1966年教授帶他旁聽一場審訊,被告正是Hanna,她被揭發是黨衞隊成員,控方指集中營一份報告是她寫的。女主角沒有供出自己不識字,相反她承認一切,被判入獄20年。男主角後來常寄錄音帶和書籍給她,她在獄中努力學習,但在出獄前一天自殺身亡。

斥借助肉搏場面搶鏡

情節極具戲劇性,但芬奇指摘影片用Hanna和Michael的性愛、用一名戰犯在獄中學習認字,來博取觀眾同情,反而將大屠殺導致600多萬猶太人死亡的史實變成「瑣事」。他批評,片中肉搏鏡頭連場,而且演員粒粒都是巨星,令其他更佳的納粹電影風頭被「蓋過」。芬奇將他的評論上載到互聯網後,許多未看過該片的影評人都聲援,但支持導演史提芬多爾的人士則報以噓聲。
面對連番批評,史提芬多爾對芬奇說:「你有這種感覺令我很遺憾。但有關大屠殺的電影多達225套,我有我的空間。」琦溫斯莉當然也為影片辯護,她說:「影片初段有許多裸露鏡頭,但根據故事內容,那是100%應該的。」
《TheReader》由德國同名小說改編,作者要探討像Michael那樣戰後出生的德國人對納粹暴行的難以置信,就像他對Hanna道是納粹女魔頭那般迷茫。然而,難以置信、迷茫、一個個人有的空間,一齣齣電影有的空間,最重要是否能讓納粹重現,那是歷史用血用生命遺留下來的教訓。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納粹醜惡性暴行
女魔頭淫虐女猶太人

電影《TheReader》的女主角HannaSchmitz曾是奧斯威辛集中營守衞,她有特別性癖好,人到中年和15歲少年發生姊弟畸戀。在現實歷史中,奧斯威辛集中營真的有一名性變態女魔頭格雷塞(IrmaGrese),她透過殘殺猶太人,取得性快感。

鞭打女囚放餓狗亂噬

格雷塞生於農民家庭,年幼在學校遭同學欺凌,心中充滿仇恨。她後來加入納粹黨衞軍,1943年派到奧斯威辛集中營,管理30,000名女猶太人,是營內第二個最高權力的女性。她不時鞭打女囚,更胡亂射殺或放出餓狗咬她們,最後安排她們進入毒氣室受死。據說,虐待女囚,令她沐浴在性興奮中。
二戰時的猶太女性飽受羞辱。當年德軍為欺騙她們做軍妓,答應她們只做半年,就會重獲自由,而且在軍妓營中,有新鮮食物和維他命丸供應,還可曬日光燈。但事實上,軍妓營環境惡劣,她們被迫每天接客八次,周末有時更多至40次。德軍玩厭後,就將她們遣回集中營。她們多染重病,最後死亡。
英國《獨立報》/德國《明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