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海嘯監生淹死了成千上萬計香港廠商,退休的退休,着草的着草。偏偏陳國耀氣定神閒,坐在辦公室內笑看風雲。他數年前研製的冰箱、暖爐,如今化為救生圈,讓這位中小企老闆得以怒海生存。陳國耀慨嘆同業過於保守,好景時怯於思危求變,他奉勸災後還能生存的行家,想活下去的,就要敢創敢闖。
記者:蔡元貴
先說那幾個救生圈。有貌似相簿的電暖爐,觸及棉被或報紙也不會燒着;有名目古怪的「熱吸收式冰箱」,沒有嘈吵的摩打聲;還有汽車發熱座墊、餐盒保溫器、濕紙巾保暖盒……越說越像多啦A夢的神奇法寶。這些都是電子產品廠商陳國耀的傑作,近年為他奪過不少嘉許狀。
「鬥平唔係長久之計」
獎項還是其次,陳國耀的法寶在市場上競爭不多,即使經濟大倒退,需求仍然堅挺。比方說,熱吸收式冰箱沒有噪音,可作酒店房間minibar,深受高級酒店歡迎,即使全球消費信心下跌,酒店還是不能省掉minibar:「奧運期間,有四百間酒店幫襯我哋,海外仲有一啲起緊嘅酒店,已經接觸我哋。」
海嘯淹他不死,靈丹並非那些法寶,而是看通市場的頭腦:「我86年開始喺大陸設廠,睇到國內工業一直變化,意識到同人鬥平唔係長久之計,要做一啲內地廠家未做到嘅嘢;你唔創新,人哋成本咁低,點鬥?」陳國耀的工廠本來只做來料加工,03年開始自行研發遠紅外線產品,與日本公司合作,在廣東數萬港資企業中別樹一幟。
「內地開廠嘅港商,投資R&D(研究及開發)嘅不足5%。因為做R&D燒好多錢,好多工業家一把年紀,邊有魄力冒險搞新嘢。至於第二代,就嫌做工廠辛苦,唔肯接棒。」陳國耀說,7.5萬家內地港資中小企,已有1.5萬家倒閉,留下來的,一定要創新,了解未來市場的大氣候。
「其實九七金融風暴時,大家都已經吸取到教訓,明白有需要創新。但係好多廠商唔敢承擔R&D風險,想睇定啲,於是拖吓一年拖吓又一年,如果大家坐言起行,今次嘅倒閉潮應該可以避免。」陳國耀勉勵目前尚在掙扎的廠家,若然能熬過這場金融風暴,今後就要的起心肝:「今鋪輸咗,下鋪洗牌再玩過,諗吓點樣做好下一個十年。」
年關難過
料五千內地港資廠倒閉
本身是香港遠紅外線協會副主席的陳國耀認同,對於燒到埋身的中小企,現在才搞創新,未免太遲。廠商目前最需要的是銀行放水,政府援手。政府推出七成信貸擔保,陳國耀認為效用不大,因為還要承擔三成風險的銀行,審批借貸依然極度謹慎。他估計,農曆新年之後,會再有五千間港資內地工廠倒閉。
「搞一個品牌,要七、八年時間,好多廠商都等唔到咁耐喇。」陳國耀說,12月起至1月底,是廠商的生死關頭,因為老闆要先後發雙糧給香港及內地僱員,偏偏今年聖誕黃金檔期消失於無形中,沒有收入,如何支付雙糧?今年年關實在很難闖過。
本報記者